“独龙族的好日子,咱得守住!”在云南高黎贡山峡谷深处,一公院技术专家郭增辉踩在没踝的泥浆里,手里攥着刚填写完的受灾点分布统计表,声音沙哑却坚定。
5月31日,持续的暴雨让独龙江水位猛涨,超过了历史最高线。洪水夹裹着泥石吞噬房屋、冲毁道路,云南贡山县独龙江乡瞬间成为“孤岛”。当地政府连夜紧急疏散撤离,开展抢险救灾工作。汛情就是命令,一公院迅速集结岩土、桥梁、路基、结构、规划等方面的技术专家,组建救灾帮扶工作组,第一时间赶往受灾最严重的独龙江乡。
尽管洪峰过境,但峡谷中的独龙江依旧嘶吼着,掀起1米多高的浪。放眼望去,被冲垮的挡墙、桥墩横亘在江中,滚落的巨石与倾倒的树木横七竖八,形成一道道“绝望路障”。齐腰高的淤泥漫过路面,涌入沿江的民房、猪舍,农田被淹,道路和通讯等基础设施也遭受不同程度损毁。“活了大半辈子,就没见过这么大的洪水,比1985年的洪灾还要高2米!”村里的老人说起洪水过境时的场景心有余悸。
面对触目惊心的受灾现场,看着乡亲们恐慌的眼神,郭增辉和其他专家们没有任何退缩。“守住乡亲们的好日子。”这句话成了大家心里最实在的目标,也是工作组灾后帮扶的“集结号”。
独龙江乡地处横断山脉峡谷,特殊的地理环境让这里一年有300天都是降雨天气。此次持续强降雨引发大面积塌方,大型机械无法进入受灾区,临时便道还在抢修中,灾情不明,重建无路。“不能等!咱们就从半山腰开出一条路。”郭增辉当机立断,决定和其他几名专家徒步沿着废弃的崖壁小道前往受灾区。白天,他们穿越塌方点、翻越高山陡坡,排查了66公里沿江路段受损情况,摸清了20多座吊桥因破损造成的安全隐患。夜里,他们逐一研究路基修复、吊桥选址方案。经过6天“白+黑”“雨+晴”的奋战,工作组为独龙江乡量身定制出“防、疏、导、让”系统性治理方案:提高防洪标准、疏通河道、引导水流走向、退让沿江建筑,从根本上提升防灾能力,为后续维修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虽然洪水退去,但乡亲们的忧愁并未消散。草果是当地农户的“钱袋子”,此次灾害导致全乡超1.1万亩草果被淹。仅这一项,全乡农户损失可能达数千万元。郭增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让乡亲们减少损失,尽快恢复生产,工作组对草果加工基地被毁挡墙进行现场勘察。“草果庄园加工基地挡墙不仅要救急,更要着眼乡亲们的长远发展。”他深知只有越细心,乡亲们以后的日子才能更安心。仅2天,工作组就拿出了详细的挡墙修复及重建方案。对于挡墙冲刷区域采取混凝土封堵,外侧同步设置防冲刷钢筋石笼。针对120米的冲毁段,既制定临时支护方案,又完成永久挡墙设计。“这哪是修墙,是给咱草果基地谋长远发展啊!”村支书捧着图纸,手指点着那些红圈,充满信心地说。
在为期8天的调查中,郭增辉和工作组与当地抢险救灾部门深入交流技术方法,解决群众各类防灾避险问题,积极推进当地灾后重建工作顺利进行。“有了这支队伍加入,咱们重建心里就有底了。”当地挂职干部郗磊说起工作组,语气里满是感激。
从1995年对口帮扶怒江州至今,30年里,无数中交人带着技术与责任扎根这片土地,用专业技术筑起守护乡亲们的“铠甲”,守护着乡亲们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