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中交新闻->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文化认同铸就“精兵强舰”

   来源: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8日

  今年5月,一航局“一航津泰”船舶作业组获得“天津市模范集体”称号。望着熠熠生辉的奖牌,船长董卫钊眼里满是激动:“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是大家拧成一股绳的成果,根源就在于我们全体船员的文化认同。”

  “一航津泰”作为4000吨级起重船,曾参与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等多个超级工程建设,是当之无愧的“大国重器”。然而去年9月,董卫钊带领“一航津泰”船舶作业组奋战在浙江舟山海域时,船上却弥漫着令人担忧的气氛。
  彼时团队成员复杂,既有从其他船舶调派的老船员,也有刚入职的新面孔。新上船水手佟春宇初登“一航津泰”,24小时待命、海上吃住的节奏让他无所适从,老船员们也因酷热天气干劲不足。加之成员间彼此陌生,交流有限,吊装作业时的配合总显得生涩。“人心劲儿不齐,再先进的设备也发挥不了作用。”有着多年航海经验的董卫钊,一眼看穿问题核心:团队缺乏文化认同。他当即定下思路,先从船舶的光辉历史入手,唤醒大家的归属感,再逐步改善生活条件,通过技能提升筑牢协作根基。
  这天,吊装作业刚刚结束,船员们陆续准备返回休息室,董卫钊在这时叫住了大家。“今天咱们不开生产会,聊聊‘一航津泰’的故事。”他站在甲板上,开启了船上的第一次文化讲堂。从奋战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到获得全国优秀海员、天津市青安岗称号,董卫钊如数家珍。“这船是功勋船,咱们得把这份荣耀接过来、传下去!”粼粼波光中,船员们看向船舶的眼神多了几分敬畏与热爱。
  当晚,佟春宇敲开船长室的门。“船长,我还想多听听咱们船的故事。”董卫钊欣然应允,带着他沿甲板巡查,一路讲述船舶的奋斗历程。在董卫钊的组织下,“甲板文化讲堂”成了每周固定活动,老船员们听得入神,也纷纷打开话匣子,分享自己船舶工作经历,陌生感在亲切交流中渐渐消融。
  凝聚人心的同时,董卫钊也没忽略生活细节。他向船舶分公司申请,为船上添置了跑步机、书架和制冷设备,在有限空间里开辟出健身房、书屋和纳凉室,把船打造成职工小家。随着船上生活条件的改善,船舱里的笑声多了,船员们吃饭时会主动搭话,休息时会一起健身,团队氛围日渐浓厚。
  心往一处想的同时,更要劲往一处使。为提升全员技能和协作默契,董卫钊牵头成立“师徒结对”小组,让技术过硬的老船员手把手带新成员。每隔一段时间,他还会调整结对组合,让船员们在熟悉本岗业务的同时,也能了解其他岗位的工作。此外,船上每月都会组织应急预案实战演练,模拟台风、设备故障等突发情况。在一次次演练中,船员们的操作日渐熟练,配合也更加默契。
  今年4月,“一航津泰”接到前往营口港施工的指令。从浙江舟山到辽宁营口,直线距离600海里,需在海上航行10天。航程第6天下午,天色骤变。“全员注意,风暴将至,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董卫钊的指令通过广播传遍全船。船员们迅速行动,准确执行各类操作,仅用20分钟,所有设备物资全部加固完毕,船舶稳稳抵御住了风暴冲击。
  如今,“一航津泰”正奋战在辽宁营口港仙人岛港区2号原油码头工程。“设备会老化,技术会更新,但文化认同能代代相传,这才是铸就‘精兵强舰’的真正基石!”董卫钊自豪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