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中交新闻->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铺就通途促振兴

   来源: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22日
  初夏时节,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市岳圩镇下勇屯村美如画卷,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旁,翡翠色的稻浪顺着田垄次第漾开。“三航老友来,修了耕道、改了排水,通了大路、美了生活。”村民王富利驾驶着满载沃柑的皮卡车驶向市区分销点,哼唱着改编的歌谣。
  c承建的岳圩口岸高速公路起于靖西市同德乡,止于中越边界岳圩口岸,主线全长8.9公里,是广西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服务“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通道。
  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的广西,山石嶙峋、地势起伏,下勇屯村人均有效耕地不足1亩,而家家户户却主要靠种植单季稻自给自足。村里只有1条通往市区的乡道,因位置偏远,发展受限,大部分青壮年村民外出务工,村子渐渐变成了“空心村”。
  工程启动之初,项目团队对施工区域进行勘察,并走访周边村民。“我们靠地吃饭,施工会不会影响种田?”村民何秋记表达着自己的担忧。为消除村民的疑虑,项目副经理魏磊带领测量团队深入,下勇屯村田间摸排勘测。他们发现施工范围内岳圩口岸附近的连接线道路与村民农业机械通行的道路并行,最近距离机耕道仅2米,由于机耕道路年久失修,施工车辆和农机进出困难。
  项目组织专题会,讨论2条道路并行导致的临时交通组织问题。“我们可以先进行连接线的排水沟施工,再沿排水沟对原有机耕道路进行翻新,这样既可以保证现场施工进度,还能帮助村民改善机耕道路通行条件。”魏磊根据勘测情况提出连接线道路优化施工方案。
  经过与业主、监理单位协商确认后,机耕道路翻新计划也提上了日程。项目团队采取分段作业、错峰施工的方式,在保证连接线道路施工进度的前提下,仅用20天便完成2条总长约1公里、宽3米的机耕道路铺设,令原本坑洼不平的机耕道焕然一新。
  路修好了,致富增收的门路就宽了。在外打拼多年的王富利听说村里的机耕道从土路变成水泥路,会车都没问题,村庄边上的高速公路不仅通向市区,还能直达口岸。他毅然决定返乡创业,率先把家里单季稻改种双季稻,并在公路边承包了一块空地种植沃柑。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也纷纷改种双季稻,准备耙田晚稻育秧,50余亩撂荒地全部复耕。
  眼看雨季就要来临,村民来到项目部求助。原来,溉渠老化,泥沙淤积严重,雨季经常出现河水倒灌,容易出现稻株烂根。项目部抽调了施工班组、3台挖掘机进行渠道清淤拓宽,将原灌溉水渠从1.2米宽拓宽至3米。同时,在保证连接线道路安全稳固的前提下,新增了1条宽约1.5米的圆涵管作为排水系统,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

  修好一条路,造福一座村。王富利种植的沃柑从线下卖到线上,让在外漂泊的村民看到了返乡创业的机遇,“归雁”队伍日益壮大。这条连接中越边境的通途,已成为铺就乡村振兴的希望之路,让曾经沉寂的村落,焕发出蓬勃的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