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中交新闻->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变形金刚”助力海上打桩作业

   来源: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01日
  炎炎夏日,施工船甲板上蒸腾起阵阵热浪。看着一排排钢管桩基础整齐有序地排列在蔚蓝海面上,一航局华能汕头勒门(二)海上风电项目经理赵冬雷不禁感叹:“钢管桩基础高质高效完工,‘变形金刚’功不可没!”
  华能汕头勒门(二)海上风电项目是粤东地区在建单体容量最大的海上风电项目,一航局承建标段需完成27台钢管桩基础沉贯和上部风机安装。然而,施工海域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天气海况恶劣多变,为顺利完成履约目标,由一航局自主研制的亚洲最大稳桩平台,将作为“秘密武器”首次亮相南海。
  “用‘变形金刚’四个字形容它最合适不过了。”赵冬雷的眼前是一个高75米、重2800吨的庞然大物。作为专门为海上打桩作业而设计的钢管桩下沉导向装置,由桁架结构和抱桩器两部分组成。施工时,桁架结构负责“站稳”,抱桩器“张开双臂”将钢管桩牢牢“搂在怀中”,使其保持竖直,便于后续打桩。
  “‘变形金刚’最大的特点就是变形,弥补传统稳桩平台施工受限的弊端。”项目总工田博宇兴致勃勃地介绍,目前海上风电施工使用的稳桩平台主要有船载式、坐底式等。在风浪较小、水深较浅的海域沉桩施工时,可使用船载式稳桩平台,就像船一样漂在海面即可完成施工。在风浪较大、水深较深的海域,往往采用坐底式稳桩平台,通过4根辅助桩将平台固定于海底,就像伸出4条大长腿站在海底一样。
  “‘变形金刚’自下而上依次为基础段、连接段和顶段。三段式的设计,让它可以变换成多种形态,满足多种条件下的沉桩施工。”田博宇介绍设计思路。“变形金刚”在施工时,只保留装有抱桩器的顶端,拆除其它全部模块,就能作为船载式稳桩平台使用。遇到大风大浪的深海,通过增加连接段,就能实现10至45米水深环境下单桩基础钢管桩沉桩施工,还能满足60米水深内四桩导管架基础钢管桩沉桩施工需求。根据不同施工环境进行自由拆解组装,“变形金刚”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在水深不同、钢管桩基础形制不同等复杂条件下依旧能够满足使用。
  站得稳还要打得准。作为上部风机的“地基”,钢管桩基础施工垂直度偏差必须低于千分之三,而这正是“变形金刚”的独门秘籍。在钢管桩被起重船吊送至稳桩平台被抱桩器“抓住”后,安装在抱桩器内侧、分布于不同方位的8个千斤顶就承担起让钢管桩“站直”的重任。在打桩过程中,测量员在稳桩平台顶部实时测量钢管桩垂直度,依据其偏斜程度下达调整指令。如钢管桩往西北方倾斜,则操作位于西北方的千斤顶将钢管桩向东南方顶起。如此一来,便能够保证钢管桩始终“笔直向下”,在垂直度始终维持在设计偏差范围内沉贯入海。通过这种实时测量、实时调整钢管桩垂直度的方法,27台钢管桩基础施工垂直度,始终保持着低于千分之三的高标准。
  在“变形金刚”的协助之下,钢管桩基础沉贯作业进入加速度。今年5月,标段顺利完成全部基础沉贯工作,为项目按期完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习编辑:新闻中心孔德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