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潮涌,骄阳似火。一航局狮子洋通道T10合同段施工现场,2台巨型龙门吊舒展钢铁巨臂,无需驾驶室操纵杆,便将数百吨重的混凝土箱梁稳稳托起。这场智能作业以毫米级精度守护桥梁质量,为打造平安百年品质工程注入硬核科技。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点交通工程,T10标主线和匝道关键结构需架设1943榀形态各异的箱梁,最大单榀重达168吨。箱梁安装精度直接决定桥梁上部结构平整度,落位偏差超标不仅会导致桥面铺装受力不均,还可能引发结构裂缝、沉降等质量隐患。传统“一人操控一机”模式难以满足高精度要求,碰撞与质量偏差风险突出。
“必须蹚出条新路!”项目经理王清华进场即锚定目标,推动双龙门吊协同作业,守住工程质量底线。“双控”智慧系统研发成了关键突破点,这项全国首次探索的技术,每一步都是挑战。王清华和项目总工程师刘永祥白天泡在工地琢磨如何减少钢绳受力偏差,晚上翻阅资料研究如何校准落位精度,他们带领团队通过加装限位器、激光雷达防碰撞装置、倾角传感器等设施,对龙门吊进行全方位升级,为设备全自动化打牢基础。
今年3月,刘永祥牵头成立技术攻关小组,融合5G通讯、卫星定位和激光测距等技术,为这对“钢铁巨人”打造专属“智慧大脑”。但系统调试初期,2台龙门吊动作偏差明显,起重高差卡在50厘米左右。“就像指挥2个蒙眼人抬轿子,步调对不上随时会出问题。”技术员何伟松盯着监控屏幕,急在心里。为此,团队不分昼夜,在试验室搭建起1比10的沙盘模型,反复测算不同荷载下的钢绳伸缩系数,最终研发出“时空耦合补偿模型”。该模型能实时计算2台设备在毫秒级时间差里的受力偏差,如同给系统装上了质量同步器。人工起吊预制梁高差往往在1至2米,而双龙门吊协同控制系统高差可以保证控制在10厘米以内。
今年5月20日系统投用当天,看着监控大屏的数据始终稳定在10厘米内,何伟松长舒一口气:“这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给箱梁安装上了质量保险!”
广东的季风性气候导致大风频繁,起吊的箱梁易摆动,从而影响箱梁落位安装精度,极端天气下的质量稳定性成为新考验。团队在预制梁上加装了区块链芯片,创新设计“质量预判”功能,将卫星定位与激光测距采样频率同步到毫秒级。系统能提前0.3秒计算箱梁摆动轨迹,通过补偿指令校准箱梁姿态,反应速度比人工快5倍以上,确保箱梁高精度落位。
“风再大,安装精度也不受影响,这才是百年工程该有的底气。”刘永祥信心十足。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技术团队还依托区块链芯片设计新增了数据监测功能,能完整记录双龙门吊协同数据,各项质量指标都可追溯、可核验,成为百年工程的“数字质量档案”。
今年7月,业主组织双龙门吊协同控制系统观摩会,专家们望着精准作业的机械臂由衷赞叹:“全国首创龙门吊双机协同能控制到如此精度,既是吊装技术的飞跃,更是桥梁质量管控的突破!”如今,依托这项技术,项目团队已顺利架设箱梁900余榀,施工效率比传统模式提高30%,安装合格率达到100%,为狮子洋通道筑牢质量根基写下生动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