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中交新闻->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搭上节能创效的便车

   来源: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04日
  在今年5月10日江苏省淮安市组织召开的品质工程观摩会上,三航局264省道淮安区段建设项目负责人刘智华正迎接11家周边在建工程单位代表前来参观。该工程总路线长约34公里,南接扬州,北接涟水。其中包含一级公路约30公里。
  “面对施工面广、工程量大的作业特点,我们在落实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坚持质效并举、节能增效,加快推进工程建设。”刘智华说着,带领观摩团走到车桥互通区,数十根高约3米、直径1.3米的墩柱高高屹立,排列整齐。走近细看,只见每根墩柱外部都包裹着一层薄薄的透明塑料薄膜,像穿上了一层“雨衣”。项目技术质量部部长魏良旺介绍说:“这是利用‘塑料薄膜加滴灌养护’的方式对墩柱进行混凝土养护,‘雨衣’的功能是防止墩柱内部水分蒸发。”
  传统的混凝土养护方式是先覆盖土工布,然后安排专人洒水进行养护。魏良旺受当地村民启发,将大棚种植灌溉的膜下滴灌方式应用于混凝土养护,提出“塑料薄膜加滴灌养护”方法。项目团队在每个墩柱顶放一个小水桶,并在桶底中心扎一个直径约6毫米的小孔,让流水慢慢渗入墩柱,在墩柱外侧包裹上一层0.1毫米厚度的透明塑料薄膜,使其与外部隔绝。经过一番操作,既免去人工洒水,又大幅降低了墩柱内部水分蒸发。如此一来,工程总计328根墩柱,优化后的工艺节约水资源近1000吨,节省人工成本约20万元。
  来到项目预制梁场,观摩团的目光随着刘智华的手指从运输轨道移到顶部正在移动的红色金属罐上。
  “滴——”伴随着响亮的提示音,鱼雷模样的红色金属罐顺着空中环形轨道,从混凝土拌和中心滑入箱梁生产区。“这是混凝土运送装置,我们称它为‘鱼雷罐’。沿着空中环形轨道,它会把‘肚子里’配好的混凝土,运送到箱梁生产区,完成混凝土浇筑。”刘智华介绍道,“把混凝土转移到空中运输,提高场地立体空间利用率,有效节约了土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
  混凝土施工是制梁的重要步骤,不可马虎。264省道淮安区段全线包含21座桥梁,所需预制箱梁共370榀,混凝土用量共计1.12万立方米。传统的罐车运输和人工吊运混凝土方式费时费力。用上“鱼雷罐”后,混凝土像搭乘缆车般在厂内运输,减少了罐车租赁、运输费,并且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提高了近2倍的生产效率。“施工环境好,还有智能科技辅助施工,这给我们减轻了工作压力,效率也提高了。”现场操作鱼雷罐运输的工人居文波说道。
  “节能创效不仅要着眼于大处,更要落实在施工过程的一点一滴中。”刘智华颇有感触。目前项目正全力抢抓桥面系施工,预计今年9月底完成桥梁结构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