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中交新闻->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渣土“重生”再利用

   来源: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02日

  “这是福建省内首个大型盾构渣土环保处理站,它的作用是让废弃渣土‘回炉重造’,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助力文明城市建设。”提起眼前的渣土环保处理系统,三航局厦门地铁4号线项目经理林四新倍感骄傲。

  厦门地铁4号线位于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大嶝岛填海造地区,区间共设5座联络通道、1座中间风井兼联络通道和泵站。该项目建成后将连接厦门北站和翔安机场站两大交通枢纽,形成快速互联互通,支撑厦门环湾发展。
  厦门地铁4号线盾构掘进设计开挖27万立方米自然土,但若把渣土运到距离现场较远的弃土场堆放,容易洒落于道路。且渣土中含有大量可再利用的砂石泥土,若是当弃渣处理,将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这么多的渣土,有没有一种处理方法能让其既不污染环境,又能充分利用、变废为宝呢?”如何妥善“安置”27万立方米盾构渣土,让林四新一度犯难。为此他成立攻关小组,召开专题研讨会。项目团队结合施工实际,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借鉴处理盾构渣土的成功案例,决定建设渣土处理站并引进“渣土环保处理系统”。
  在建设渣土环保处理站时,项目部充分考虑场站设置合理性,设置卸料平台,渣土经轮式皮带运输进入处理站,实现首次运用盾构掘进出土“零运输、一体化”,出渣过程无污染。站内的“渣土环保处理系统”将通过振筛机、旋流器集成智能控制手段实现渣土分级脱水分离和干化,再经过石块分离、大颗粒分离、粗细砂分离以及压浆过滤等过程后,“吐”出来的砂子可用作建筑材料,泥饼可直接作为回填材料,压滤的清水也可以用作施工、降尘、清洗使用,大大节约了资源,实现无机原料、水资源再利用,让渣土获得“重生”。
  历时4个月,渣土处理站终于建成,但新的问题迎面而来。在渣土环保处理系统试运行中,林四新发现渣土分离至泥浆罐中的泥浆絮凝沉淀效果较差,用时较长,导致泥浆处理的速度远远小于盾构掘进出渣的速度,从而影响施工效率。
  项目部立即组织技术人员进行试验,发现药剂比例、泥浆罐内的温度、搅拌时间等都是影响絮凝沉淀时间的重要原因。项目团队立即逐一采用不同比例的混凝剂、絮凝剂等药剂进行配合,在投放比例、温度控制、先后顺序、反应搅拌时间等方面反复试验,最终将絮凝沉淀时间缩短为原来的一半,让环保脚步跟上了施工进度。
  项目部首台盾构始发以来,渣土处理站“大显身手”,一年内处理渣土约16万立方米,相当于2.3万辆运渣车的承载量,不仅减少了大量运输成本,还有效避免了因渣土无法外运而导致盾构机停机等待现象的发生,极大提高了盾构施工效率,为如期实现全线顺利贯通打下了坚实基础。渣土处理站让渣土“重获新生”,为绿色施工增添新“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