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中交新闻->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中交人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来源: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23日

  1973年2月27日,周恩来总理发出“三年改变港口面貌”的号召。国务院随即成立港口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全国港口建设大会战,迅速掀起港口、航道建设的高潮。

  当年4月1日,经原交通部和广东省批准,在1954年成立的广州区疏浚队(广航局前身)的基础上成立了交通部广州航道局,标志着华南地区航道事业进入大发展阶段。国家计划在华南地区的黄埔港和湛江港新建8个深水泊位和相配套的港池、航道,疏浚任务相当艰巨。

  7月16日至22日,广航局召开了第一次全局会议——学大庆经验交流会,动员全体员工投身建港大会战,130多人参加会议。时任广航局副局长刘金三传达了周总理关于“三年改变港口面貌”的指示,会议总结交流了学大庆的经验,提出了进一步发扬艰苦创业精神,为改变港口面貌作出新贡献。

  “当时我就十几岁,印象比较深的是家里经常有人带着图纸和笔记本来找爷爷,爷爷从来不会认为那是打扰他休息,看到有人来谈工作,就立马精神起来,有时候他们还会借走我的三角尺,经常一讨论就是一整天。”在刘金三的孙子刘建国眼里,建港大会战时期的爷爷总是浑身充满干劲,每天都是早出晚归,就算偶尔得闲在家,脑子里也想着单位的事,不时翻出图纸看看。

  黄埔新港码头后方港区吹填任务从1974年第四季度开始,分为四个区,共需架设排泥管线12公里。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工具简陋,一时又找不到足够的施工人员,只能通过动员内部力量,依靠人拉肩扛,发扬苦干精神来完成。广航局决定仅留少数人在机关值班,其余100多名机关干部职工到工地参加劳动,连续昼夜苦干6天完成管线架设。

  在第三、四吹填区开工建设时,由于吹填量增加,砂质要求高、取砂距离远,加上水上管线长度不足,有可能影响黄浦新港建设计划。当时的广东省委书记和副省长亲自动员并带领省直机关干部到工地抢筑围埝,极大地鼓舞了全体建设者士气。经过多方艰苦努力,终于抢回了工期,按时完成吹填任务,为黄浦新港投产创造了条件。

  作为在工地参加劳动的干部之一,刘金三也拿到了当时发放的纪念品——刻着“建港纪念”字样、印有大铁锚图案的一条蓝色枕巾、一个搪瓷口盅。“这两样东西他一直没舍得用,几次搬家都一直带在身旁。”刘建国说。

  除了在华南地区建港,广航局还参与了北方港口的建设。1973年10月,广航局承担了青岛港六号码头炸礁任务,这是广航局第一次北上承担建港任务。81人组成的炸礁工程队立下誓言:宁愿汗水漂起船,绝不让建港的列车在炸礁这一站晚点!由于一时不能适应北方零下八、九摄氏度的寒冷气候,队员生病率高达60%,有的队员高烧39摄氏度,但他们硬是靠着高度的责任感闯过了气候关和生活关。

  炸礁工程施工中,广航局炸礁工作队实行大班组作业,打破工种限制,一班人顶两个班,工作效率成倍提高,最终提前两个多月完成爆破施工作业。随后,炸礁工作队转战大连港鲇鱼湾炸礁工程和浙江宁波港炸礁工程,在全国建港会战中作出了重要贡献,被交通部誉为“一支年轻的有战斗力的队伍”。1977年,炸礁工程队荣获“全国工业学大庆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建港大会战中,广航局全体职工艰苦创业、斗志昂扬,为祖国航道事业大发展大繁荣添砖加瓦,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凯歌。

  (实习编辑:新闻中心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