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中交新闻->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改革开放第一爆

   来源: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06日
  1979年10月4日上午,深圳蛇口五湾,一望无际的海面风平浪静,在离岸不远的指挥所里气氛却异常紧张,大家屏住呼吸,眼睛齐刷刷盯着前面的一座山头。随着计时口号喊道“三”的时候,只听见一声震天的巨响,山体瞬间被炸开,土崩石飞。
  这就是改革开放的第一爆!时任交通部第四航务工程局第二工程处处长、蛇口工区主任的李洪带队参加了深圳蛇口的开发建设。四航局二处第四施工队队长倪鹤安,正是当年负责组织实施这次爆破作业,并亲自按下爆破电钮的历史见证人。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隆重召开,掀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1979年7月,中央决定在广东深圳建立特区。最早进入深圳特区开发建设的四航人就是在深圳蛇口开始施展拳脚,炸山开路。
  当时的蛇口一片荒凉,举目望去尽是荒滩和山岭,周围只有稀疏的几户人家,房屋破败不堪。二处四队接到任务后,倪鹤安二话不说带领职工们在蛇口扎下了营区,住的是职工自己用芦苇席搭建的临时工棚,喝的是打出来的井水,晚上洗澡要到水库旁边的小溪里。
  按照规划,蛇口工业区要兴建2座码头、一家钢铁厂、一个拆船滩以及一批工业厂房。四航局成立了以李洪为主任的蛇口工区,二处派去了7个队,施工最高潮时,加上包工队、临时工总共有3000多人。工区安排一队负责建造码头,四队和机械队负责整个蛇口工业区的“五通一平”,即通路、通电、通水、通邮、通话和平整场地等工程。
  为尽早实现“五通”,给蛇口开发建设全面铺开创造条件,业主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提出要“搬掉”五湾和六湾之间的拦路山头。按照常规的开挖速度计算,需要一年甚至更长时间,而整个蛇口工业区的建设合同工期才一年多。工期紧、任务重,为打好这一仗,四航局蛇口工区指挥部立刻召集工程技术人员开会商议,经过多番论证,最后一致同意采用集群爆破施工法炸平山体。
  虽然二处曾经在海南坞石开挖施工中采用过爆破技术,有一定经验,但是与蛇口五湾的爆破在工程规模和作业难度上不可同日而语,国内也前所未有。为了炸掉拦路山头,二处邀请了广东省内外的爆破作业专业队到现场勘探,希望他们能够给出技术方案,结果却让人失望。面对困境,李洪当机立断,“我们组织职工进行技术攻关,自己实施爆破作业。”李洪任组长,组建了以二处技术骨干为成员的爆破作业小组,虚心向专家请教,开展爆破作业可行性论证和技术攻关。最终,四航局确定了采用开竖井挖洞、装炸药填土、用雷管电线控制炸药的爆破作业工序进行爆破作业,由四队实施。
  四队领了任务,就紧锣密鼓地组织人工开挖井洞。他们用铁镐锄头挖洞,用竹筐往洞外吊运泥土,苦干了1个多月,挖出了30多个10米多深的竖井,每个井间距3到5米,并在每个竖井井底刨出2个宽2米、深1米的洞室用于装放炸药。洞挖好后,四队爆破人员小心翼翼地给每个洞装上炸药,一共使用了近30吨炸药。
  对爆破物品的管理和使用,四队制定了严格的措施。炸药和雷管都有专门仓库保管和专人发放,并清晰记录;炸药和雷管出仓后,由保卫干事押送,到现场后再由爆破人员装放,其他人不允许接触;炸药雷管放入井洞后,全部用电线连接,并将一部分电线拉到对面山坡上的指挥所,每根电线电流和雷管电压都须经检测并确认连接正常后才可进行下道工序。整个过程严格按照流程执行,安全有序,每一斤炸药、每一根雷管都用得明明白白,每一个动作都认真谨慎,从挖洞到放炸药再到排线均未出现差错。
  1979年10月4日上午9时许,随着爆破警报声拉响,整个山岭顿时进入了警戒状态。指挥所里鸦雀无声,指挥长李洪向副指挥长倪鹤安示意,倪鹤安将右手拇指压在控制电雷管的按钮上,大声喊着计时口号“一、二”,当喊到“三”的时候,用力按下了电钮。
  “嘭”的一声巨响,整个山头顿时被掀起,爆炸的巨浪冲天而起,刹那间,飞砂走石,山裂地崩。
  “爆炸时刻的山体,就像是一朵怒放的花朵,非常壮观,记忆深刻。”时至今日,回想起蛇口炸山开路的情景,80岁的倪鹤安声音仍难免激动。
  四航人在蛇口的改革开放第一爆掀起了6万立方米的土石,也吹响了深圳经济特区建设的号角。
  (实习编辑:新闻中心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