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中交新闻->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千吨“钢针”入软泥

   来源: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10日

  江苏启东海上风电项目是目前国内单体容量最大的海上风电项目,一航局参建的标段任务包括84台大兆瓦风机基础施工及风机安装作业。“海上施工条件瞬息万变,常常是‘靠天吃饭’,任何时刻都不能掉以轻心。”项目总工李春雷坦言。建设地点离岸40公里,地质条件复杂、潮差大、可作业窗口期短始终是难以避免的施工难题。  

  盛夏,启东海面上的热浪不时翻涌着,重达931吨、全长75米的巨型钢管桩正在上演着一场海底沉桩首秀。 

  海上沉桩作业,站稳脚跟是前提。稳桩平台作为海上沉桩施工的核心设备,扮演着调控钢管桩平稳精准入海的关键角色。一个“稳”字,让李春雷几夜未眠。沉桩前,平台船必须要将4个支撑腿全部插入海底,将船体稳稳抬升,确保根基稳定。但受制于海底厚厚的淤泥层,平台船无法达到预定负荷,迟迟不能站稳。  

  “这儿的淤泥太厚了,即使桩腿下沉到极限,也未必能撑起平台船。”工程部副部长夏涛的话还原了当时的窘境,“就好像骑自行车踩不到车蹬子一样。”每个人心里都清楚,平台船撑不起来,沉桩施工就是纸上谈兵,后续作业也无法开展。“腿不够长,咱就想办法给它加长。”紧急召开的方案讨论会上,李春雷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现场对平台船支撑腿进行焊接加长,并且利用凌晨涨潮期,依靠“增高+涨潮”的双重作用,实现最后一次抬  

  星光洒满海面,建设者们无暇顾及美景。项目副总工王纯生连夜带着几名电焊师傅登上了平台船。一夜过去,船上已经“长”出了“大长腿”。在检测完桩腿焊接质量后,抬升作业随即展开。只见4条“大长腿”再一次伸向漆黑的海底,“脚底板”一点点穿过淤泥层,直至全部插入海底基土层,荷载能力达到平台船作业需求的峰值。经过16个小时的海底探险,平台船终于稳稳地离开了水面,沉桩施工迈出了关键一步。

  次日清早,迎着海天交接的一抹朝阳红,施工进入到最为紧张的钢管桩锤入环节。“由于海底普遍存在软流层,溜桩是锤入钢桩阶段时有发生的事。如果软流层太厚,一锤子下去,钢桩可能会插入过深,比指定标高要低,或者直接陷入海底不见踪影,不但会影响工期和增加成本,还会对稳桩平台和施工人员的安全带来极大威胁。”在李春雷的带领下,项目团队做足了预案,翻桩、自沉、压锤、施打等一系列工序都在严格把控中。

  当钢管桩锤入到26.5米深时,还是发生了轻微溜桩。李春雷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停锤观测,避免沉桩过程中对周围土体有过大扰动。同时,将吊锤顺着桩身逐渐下放至平台船夹板,避免溜桩导致锤体突然下落造成安全事故。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所有目光都聚焦在一点点自动下沉的钢桩上。“溜了大概7米左右,钢桩基本稳定了下来。我们又小心翼翼地以最小力度复击,观测钢管桩入泥深度,然后一点一点地提升打击力度。”锤击声响彻海面,每一锤都仿佛砸在大家心里,一声声号令,一次次锤击,直到桩身越来越稳定,大家才缓缓舒了一口气。

  最终,经过3小时,累计1537次锤施打,项目团队以千分之一的垂直度,高标准完成了首根钢桩的打设任务。“4天3夜战污泥,这一桩打得实属不易。”首桩总结会上,李春雷说道:“此次沉桩,不仅标志着标段内第一根钢管沉桩的顺利完成,更标志着国内单体容量最大的海上风电项目正式开工。”首战告捷并不意味着前程坦途。如今,项目团队仍坚持在海上一线,为在年前完成全部钢桩打设、实现并网发电目标而不懈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