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中交新闻->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深中通道首节沉管的奇幻漂流

   来源:   发布时间:2020年04月24日

  4月12日上午11时,在珠海牛头岛上,高出海平面14.15米的巨大“水池”内,即将上演一幕奇幻的漂流之旅。四航局建设者正准备进行深中通道首节钢壳沉管E1的水中横移作业,从浅坞区横移至深坞区。E1钢壳沉管长123.5米,断面尺寸宽46米、高10.6米,浇筑完成后重约6万吨。

  为顺利完成这次沉管横移,项目团队提前对深浅坞灌水。8台大功率水泵负责提供动力将坞外的海水抽运进来,形成了8条硕大的瀑布,蔚为壮观。

  灌水过程中,水位的升降会引起压力的明显变化,可能对深浅坞门和边坡的稳固造成影响。为确保灌水作业的顺利进行,工程部、质检部、设备部和测量班的建设者时刻待命,在现场24小时值班巡查,不停地奔波于深坞门、钢闸门和拦水坝之间,查看各项设备的受力情况并及时上报测量数据。

  “尤其是深坞门的钢扶壁,它是坞门的挡水结构,一旦出现严重的变形或损坏,就会导致坞门被水冲垮。”值夜班的项目工程师杨洋看着眼前完好的“水池”,不敢有丝毫松懈。

  经过建设者三天三夜的鏖战,与大海一门之隔却高出海平面14.15米、蓄水量达150万方的巨大“水池”,就这样魔幻地出现在伶仃洋上。

  “1号卷扬机准备,开1档,绞!”随着项目常务副经理兼总工程师黄文慧的一声令下,沉管的奇幻漂流开始了。只见四条缆绳正紧紧地束在沉管上,缓慢地移动着,以避免沉管和“水池”碰撞。

  缆绳旁,曾参与港珠澳大桥建设的老师傅龙卫平提醒大家:“不要用蛮力,我们要和缆绳的速度配合好,才能保证沉管平稳。”

  为更好地保障沉管横移的稳定性,沉管上还装有GPS定位仪。根据GPS接收的信息,现场指挥可以根据数据实时监测沉管的精确位置并下达相应指令,对发生的偏移及时纠正。从而保证沉管和“水池”不发生碰撞。项目工程部副部长兼设备部部长赵国臻,正看着手中的GPS接收器,指挥工人拽着不同的绳索移动沉管。对讲机频繁闪烁的红灯,显示出这片“水池”的忙碌。

  和忙碌的建设者相比,沉管还在缓缓地“漂流”,但已经十分接近指定位置。可黄文慧却一点都不敢掉以轻心,“横移时,沉管两侧的水流速度不一样,会对沉管产生不同的力,可能导致沉管和深坞碰撞,这都要我们实时监测和调整。”

  50分钟后,6万吨的深中通道首节钢壳沉管终于顺利抵达指定位置并系泊,只等待后续的二次舾装和出海安装作业。

  问及这次沉管横移中的难点时,赵国臻思索后说:“这是一场没有难点的考试,因为全都是难点。”沉管横移的每一步都很关键,只有小心再小心,才是工程质量的可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