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中交新闻->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互通立交里再“塞”条路

   来源:   发布时间:2020年01月15日
  当最后一联钢箱梁离开临时墩柱,平行向前推进时,三航局乌鲁木齐克南高架项目管理人员都站了起来,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盯着高处的箱梁。“最后一联顶推钢箱梁安装成功!”随着对讲机里的声音传到在场的每个人耳中,雷鸣般的掌声响彻现场。
  至此,乌鲁木齐克南高架东延道路二期工程顺利通车。二期工程一标段的克南高架与东二环高架构成的五层互通式立交的“夹心层”是项目最大的施工难点,让项目建设者们犯了难。
  克南高架一期工程之上是东二环桥,克南高架二期要在这两座高架桥中间穿过,形成第三层和第四层,使得既有高架从三层变成五层,中间增加两层。
  项目部要在这中间层完成钢箱梁的安装施工,由于空间受限,传统吊装钢箱梁施工工艺根本行不通。技术难题攻克会上,大家一筹莫展,真正陷入了“上下两难”的境地。项目经理助理唐涌谋开了腔,他建议说,“如果上下的路都行不通,我们不如试试把钢箱梁平行‘塞’进去。”
  这句话给了项目副经理孙颖一个新思路,他立即组织项目技术团队展开攻关。在与专家讨论后,结合国内外类似案例,项目团队决定采用顶推方式,利用顶推装置,使钢箱梁通过各墩顶临时滑移装置就位,在不改变作业环境的情况下,实现钢箱梁的拼装作业。
  一切准备就绪,只见笨重的箱体相继在滑面上缓慢移动,顺利进入到“夹心层”指定位置,第一联钢箱梁在直线桥向上顶推成功。可当第二联钢箱梁顶推开始时,问题出现了。
  在进入到小半径圆弧线的桥向时,顶推的梁段中线出现了较大偏差,无法依靠千斤顶来纠偏。唐涌谋立刻叫停施工,并在现场大喊:“一定不能蛮干,要用数据说话。”项目团队立即对千斤顶的受力性能进行精细分析,同时跟踪监测受力敏感区,重新调整力度和方位,最终实现了对单个桥墩的自动和手动控制。纠偏成功,双曲型大跨度箱梁顶推安装水到渠成。
  顶推工作的顺利推进,摆脱了受限空间作业面无法展开的困扰,通过创新顶推施工工艺,使得施工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在有限空间里作业这个难题终于被攻克。
  眼看一座座桥梁被架起,三航局克南高架项目经理部收到了感谢信,信中说:“巍巍高架成为祖国西部一道亮丽风景线,给新疆人民的生活增添了活力和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