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中交新闻->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打通石格拉隧道

   来源: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08日
  “哐哐哐……”隧道掌子面上一台挖掘机正在紧张有序地作业。忽然灰暗的掌子面一丝光亮照射进来,光亮随着挖机的节奏声逐渐扩大。值了一宿夜班的施工员孔光涛精神一震:“洞通了!”“洞通了!”孔光涛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和工友们欢呼起来。
  这一天,三航局承建的云南华丽高速公路石格拉1号隧道右幅顺利贯通,至此该隧道实现了双向贯通,华丽高速全线通车迈出关键一步。
  “石格拉1号隧道真是有颗‘玻璃心’啊。”说起隧道的建设,项目经理李龙喜感慨良多,“我们相继遇到了地震带、涌水、松散堆积体、进口端便道……”由于不良地质灾害层出不穷,石格拉1号隧道的建设可谓困难重重。
  涌水是项目遇到的第一个“拦路虎”。隧道围岩以中风化玄武岩为主,洞口均是浅埋黄土,岩体富水性强、渗水严重。建设时正值雨季,一不留神儿,装载机、挖机就陷进了土里。
  为此,李龙喜多次与技术团队商议,提出了“三管齐下”的止水方案。针对仰拱基地,用片石混凝土铺设了一条长达30米的便道;针对洞内积水,由出口向进口进行反坡施工、反排水,增设一道横向排水管,贯穿到两边水沟,防止仰拱返水;针对污水处理,采用多台小型移动潜水泵以接力的方式抽至洞外污水处理池。
  然而,涌水止住没多久,当掌子面开挖到800米时,又遇到了玄武岩松散堆积体。“这些玄武岩长期受到风化、雨水冲刷,看着硬,用手一捏就碎。掌子面开挖时,大大小小的岩石毫无征兆地滚了下来,毫无规律可言。”李龙喜介绍说。
  “一定要找到松散堆积体的‘克星’。”在隧道施工专题会上,技术骨干们纷纷献计献策。几番头脑风暴下来,生产副经理郭文波突然想到:“在项目部负责的另一条隧道,罗打拉隧道进口端施工时,也遇到了相似的松散堆积体,总结了一套相对成熟的工法,说不定也能应用于石格拉1号隧道。”
  经过勘查,郭文波发现,与罗打拉隧道出口相比,石格拉1号隧道的堆积体空隙更多、密实性更差。原设计采用普通的超前小导管注入水泥浆液工艺,在渗漏性如此强的松散堆积体地层,注浆量和地层加固效果难以控制。一天早晨,郭文波刷牙挤牙膏时,突然灵光一闪,“要是用水泥膏浆代替水泥浆液,靠压力控制注浆范围,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项目部参考罗打拉隧道出口的经验,多次现场勘察和试验,终于为松散堆积体配制出了专门的“克星”可控高分子水泥膏浆。这种水泥膏浆经济合理、性能良好、配置方便,很快成为了治疗松散堆积体的“良药”。
  “从隧道进洞施工到双线贯通,882个日日夜夜,终于可以睡个好觉了。”郭文波打趣地说。“万里长征才迈出第一步呀,还有另外四个隧道等着我们去贯通呢。”说完,李龙喜乐呵呵地重新投入到现场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