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中交新闻->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打通扶贫“安居路”

   来源: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18日
  云南怒江西岸高黎贡山东麓,泸水市就坐落在这里。长期以来,贫瘠的大山犹如一堵隔绝外界的石墙,把怒江人民的希望和富足生活挡在了“墙外”。如今,村民们已经搬进了新房,谁能想到,请他们住进新房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提起扶贫工作,一航局在泸水市挂职副市长的扶贫干部刘伟有一肚子话说,“来怒江州之前,我就做好了心里准备。到了之后,还是被这里的贫困吓了一跳。”
  泸水市年收入低于4000元的贫困家庭有1.2万户,4.4万人,超过当地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贫困发生率达38.1%。当地经济以传统农业为主,多山地陡坡,耕地面积极少,许多村民甚至连温饱都成问题。
  “村镇里没有优势产业,老百姓挣不到钱,经济落后导致居住环境也很差。”刘伟拿出一张照片,一个高脚双层木屋,是当地的传统民居,通常在斜坡或靠山处竖立几十根木桩,这些木桩像脚一样,支撑着整个房屋,因此被人们称为“千脚落地房”。这种木屋属于农村危房,既不安全又不环保,上层住人,下层饲养牲畜或堆杂物,一到雨季,臭气熏天、污水横流。
  “千脚落地房”的千脚之上,有数千户贫困的家庭。一航局坚持样板引路,联合当地政府推行农村危房改造“清零”工作。危房改造之前,首先建起了样板房,其余的照着样本标准不断“复制”,修建排水沟,打造美丽整洁的现代村庄,让村居逐渐旧貌换新颜。
  农村危房改造“清零”工作并不总是一帆风顺。当地群众思想保守,不理解、不支持拆改工作,一度让刘伟很是头疼。泸水市大兴地镇的村民王保红经常把山外的一些日用品带到村里置换成当地土特产,再拿到外面去卖,也算是见过一些世面的人。可就算是这样,他还是非常抵触危房改建工作。他家的“千脚落地房”建在悬崖边,说什么都不让拆,询问具体原因又是支支吾吾讲不清楚,似乎有所顾虑。
  刘伟没有放弃,天天上门说服,王保红最终被打动了,他说:“我一直害怕你们拆了房子就不管我们了,我们一家老小住哪儿啊?”刘伟一听这话若释重负,赶忙解释说:“你放心吧,危房拆改期间,山下安置点的周转房可供村民居住。等新房子建好了,再搬进去,新房保证比现在住得舒服。”王保红听后心里终于踏实了,当天下午他家的“千脚落地房”就拆除了。
  在扶贫干部的努力下,“千脚落地房”的居民纷纷住进了砖瓦房。不仅住房安全得到了保障,居住环境也得到了改善。一航局还与当地农林部门协商,成立扶贫合作社,在新建村庄附近发展经济果木、投资养殖业,让闲置劳动力有活儿干。
  截至目前,泸水市实现贫困“摘帽”39515人,占贫困总人数的89.72%。完成住房安全等级认定16465户。生活环境改善,吸引了许多中小企业进驻,一年内就新增中小微企业174家,带动就业882人。 
  看着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刘伟信心十足:“以前村民们都靠天吃饭,现在每户新房前挂着的一块块‘感谢共产党’的木牌。我们有信心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这‘贫困’的帽子我们摘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