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中交新闻->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给海洋生物一个安稳的家

   来源:   发布时间:2019年09月05日
  蒙巴萨港地处东非,毗邻印度洋,与之为邻的还有海豚、座头鲸等2000多种海洋生物。“我们不仅要建设全新的国际化码头,还要保护好这里的碧海蓝天,给海洋生物一个安稳的家。”进场之初,四航局凯皮乌油码头项目经理林治平郑重承诺。
  2019年2月,中交建设者的到来,给这座旧港带来了新的生机。但海底清淤是否会扰乱海洋生态,机械产生的油污是否会污染环境……随之而来的系列问题,考验着港口建设者们。
  开工前,项目部进行了全方位的勘察和图纸研究。安全总监刘汀铭反复查阅相关资料,与肯尼亚环保局取得联系,实地勘察了解海洋区域的情况。同时项目部还聘请当地专业的环保监测团队全程参与到海洋保护中来,定制出环保方案。刘汀铭说:“我们对水质和土壤情况进行全面监测,每天不厌其烦地做。”

  然而,尽管每天检测,实时监控环境,问题还是出现了。挖泥船作业不到半个月,卸泥点附近水域发现了悬浮物,同时还伴随区域海水浑浊的现象。面对难题,项目部立即叫停施工,部署排查工作。“项目所在的蒙巴萨港是肯尼亚最大的港口,备受关注。如果问题不及时解决,一来会破坏海洋环境,二来耽误宝贵的工期。”刘汀铭分析道。有过中国留学经历,熟悉海域情况的当地雇员三松跟着挖泥船去海上实地走了一趟,争取在24小时内找到解决方案。
  排查每个步骤后,疏浚船浚海6号的卸泥问题被第一个发现。对此,项目团队陷入了焦灼的讨论。浚海6号是主力挖泥船,每天可挖四万多立方米的水沙混合物,是港口建设的“得力干将”。“为方便作业的工程船往返港口,卸泥点设在了距离港口12公里的航道上较为理想……”唇枪舌战间,大家突然间意识到,起初只从工程效率上考虑卸泥点的设置,却忽略了卸泥问题也是环保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卸泥点的设置是否就是出现漂浮物的直接原因呢?
  考虑到海洋生物主要活动于水面至水下80米之间,卸泥点设置在水深在100多米的外海12公里处。环保团队精确测量位置后发现,原方案忽略了洋流运动等自然现象可能对淤泥造成回流影响的因素。找到了关键点,团队当即联系港务局决定另选地点。“将卸泥船承载的泥沙搬运至250多米水深的14公里外的安全区域,能够完全满足环保施工要求。”
  按照解决方案,第二天浚海6号就开始往外海行进。如果这次选点失败,工程必将被延期。考虑到潜在的风险,三松特意邀请了蒙巴萨大学海洋生物系教授伯纳德·弗兰达,跟随监测船了解情况。在新的卸泥点,刘汀铭分别设置了观测站和监测站,重新测量外海海洋生物监测点的数值,并对水质和海洋生物进行逐一取样。连续监测半个月,通过大量的实验和参数对比发现,卸泥后的数值变化很小,这也意味着施工活动的影响极小,新地点的选择是正确的。
  参与全程的伯纳德·弗兰达高兴地说:“中交建设者做得真不错!最棒的是安全总监全程跟踪环境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快速解决。他们在为我们建设码头的同时,还用心保护肯尼亚国家的海洋生态环境。”

  环保团队的工作紧随工程施工不断推进,丝毫不敢松懈。他们邀请当地海洋渔业研究机构人员和动物保护协会人员参与潜水观测,还在海底区域设置了8个海洋水质监测站,每天由专业的水质监测公司取样分析,做到全方位掌握海洋生态环境状况,确保海洋动物赖以生存的海底家园不受到施工破坏。
  截止目前,项目海洋生物保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成群的海洋生物安然地生活在这片海域,仿佛成了建设者们的好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