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中交新闻->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曾俊杰的留学生涯

   来源: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21日
  “俊杰,瑞士是不是超级漂亮啊?”“那边的实验室和我们这边有啥区别,是不是很高大上?”2019年春节前夕,从瑞士回国休假的曾俊杰被同事们围得水泄不通,大家都好奇他在瑞士留学的经历,他可是四航局公派留学的第一人。 
  2017年,借助中国交建与法国拉法基集团交流合作的契机,四航局研究院建筑材料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曾俊杰作为中国交建建筑材料重点实验室代表,先后参加了在武汉和法国举行的国际交流活动,而重点实验室多年来在海洋工程耐久性方面的研究也引起了国际同行的极大关注。通过此次交流活动,曾俊杰的内心萌生了出国交流学习的想法,便向领导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但如何公派科研人员出国进修在中国交建内部尚属首例。 
  “我们要做好前期工作,选择一个与重点实验室发展方向具有较高契合度,位于世界前列的学院。”时任中国交建建筑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的熊建波建议。经过大量调研,多番讨论研究,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建筑材料实验室走进了大家的视野。“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建筑材料实验室以材料微观结构研究享誉水泥混凝土行业,其在各类材料微观结构的表征方面有着独到之处,特别是将统计学原理应用在材料微结构定量表征等方面,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因在之前的国际交流活动中结识了外方教授,曾俊杰主动与其取得联系,诉说了自己的想法,双方一拍即合。 
  交流机构尘埃落定,如何具体实施科研人员公派出国还需要探索。中国交建科技部多方咨询借鉴国内其他单位的类似交流机制,及时联系曾俊杰完善资料。在各方努力下,2018年6月,曾俊杰终于办妥了赴外交流学习的手续。 
  来到瑞士后,英语很好的曾俊杰却遇到了语言难题,这让他始料未及。“我们处于法语区,平时很少用到英语,即便在实验室交流的时候说英语,大家都带着口音,还真挺难懂。”曾俊杰迎难而上,一有时间就主动和同学们聊天,慢慢熟悉语言环境。在每周一次的讨论会上,曾俊杰最初以学习、观摩为主,了解其他同学的课题内容,熟悉国外实验室的研究思路和模式。随着交流不断深入,曾俊杰已经能很好地融入到团队中,积极参与讨论。同时,曾俊杰也结合自己的认识,为团队研究提出建议。 
  在一次讨论中,大家就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电迁移过程并不明显提出疑问。有人提出:“我认为是混凝土龄期太长,结构太密实,所以氯离子迁移少。”曾俊杰沉思片刻说,“我觉得是因为混凝土结构密实,导致试验前混凝土试件不能达到饱水状态,严重影响了氯离子的迁移。”双方据理力争,最后决定用试验来验证。随即曾俊杰展开了饱水率试验,试验结果证明饱水程度对结果影响很大,确凿的试验数据有力地说服了对方。 
  曾俊杰充分利用现有学术平台,结合中国交建主业相关科技需求和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建立与相关行业机构的沟通渠道,加强与相关国际研究机构和科技企业的沟通,增进互知互信,探索双方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的途径。他说,“通过这次学习之旅,我收获了很多,不仅开拓了视野,更结识了在国际材料微观结构方面志同道合的学者教授,这对将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