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中交新闻->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解码”沙漠中的样板工程

   来源: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07日
  秋风瑟瑟,漫卷云舒,广袤的草地、起伏的沙丘与高耸的铁路交相辉映。蒙华铁路穿上用混凝土浇注的防护铠甲,披上用草木染就的绿化战袍,伫立在沙漠腹地,由内而外散发着夺目的光彩。 
  “这条铁路干的真漂亮,不愧是全标段的标杆!”看着眼前的铁路,前来参观的蒙华公司蒙陕指挥部观摩团不吝夸赞。一航局二公司蒙华铁路样板工程的负责人胡延杰知道,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路基施工干出的“名堂”。 
  新建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是“北煤南运”国家战略运输通道。一航局承建的蒙华土建一标段长达125.76千米,为全线最长标段,其中最困难的是路基施工。工程处于毛乌素沙漠腹地,建筑材料匮乏,风积砂作为填料进行路基本体填筑,国内外可借鉴的经验少,前人的工艺总结不成熟,如何在沙漠里干好工程成了项目部的重中之重。 
  进场初期,看着遍地的风积砂,第一次接触沙漠的胡延杰心里有些慌。二工区管段内的路基工程长达52.8千米,占线路总长的99%,要想大面积开展施工,就必须抓住施工的“牛鼻子”:掌握风积砂路基本体填筑施工工艺。 
  第一道考验就是进行首件工程施工。胡延杰带着技术团队进入沙漠腹地,选取了200米的试验段,进行水坠法、湿法两种工艺的填筑试验。每天都是近40度的高温和强烈的紫外线,胡延杰他们一盯就是30天,采集了近2200条试验数据,总结出了风积砂的基本物理特性及参数指标,确定了标准施工方法,为指导全线风沙段路基填筑施工找到了路子。 
  “你们是怎么干活的,原计划今天要完成8000方,怎么才完成6000方?”好不容易找到了施工方法,施工进度却没有提上去,胡延杰直接“红了脸”。“是我管理不善,我们马上落实整改。”日例会上,一向爱面子的班组长刘江华主动做起了检讨。会后,刘江华又把施工班组的人员召集在一起,带头“自我检讨”到深夜一点多,把每一道工序细致地梳理了一遍,就如何提高施工效率进行了“头脑风暴式”的讨论,还给大家做了思想动员。自那之后,现场的施工效率提升明显,每天的工作量都能超额完成。 
  “原本以为部分路基主体完工后,就可以不用管了。”起初,胡延杰对工程质量和进度都比较满意。然而,一场突然而至的6级大风再一次给项目部提出了考验。风沙呼啸而过,原本填筑完成的路基主体全被掩埋了,未被掩埋的地方也被风沙侵蚀了。“必须加快边坡防护的施工进度,才能尽可能减少风沙对路基主体影响。”胡延杰很快就找准了解决问题的关键点。 
  经过研究讨论,项目部决定从关键的工序入手,把原本需要现场浇筑的骨架预制纳入到机械化生产中。骨架采用集中预制,在混凝土振捣、养护方面都实行一体化管理,有效避免了现场作业环境作业队伍素质差异对施工进度的影响,工程实体质量也有了极大的提升。“提前预制好的骨架,即使到了冬天也能进行安装作业,一点儿也不耽误施工。”从预制场生产出来的大批量防护施工构件,被陆续运往施工现场,胡延杰心里的重担总算放了下来。 
  此外,项目部还在护肩施工中创新引入了公路施工中常用的滑膜摊铺机,技术人员对其进行了改装,可以更好的适应现场施工环境。滑模施工还可以自行振捣、压抹,同时安装有不锈钢刮抹、滚动毛刷等进行压光收面,然后再配以人工进行三次收面,施工效果光滑平整,效率也是成倍提升。“人工作业一天顶多能干35米,机械作业一天可施工280米,护肩的平整度、弧度比传统工艺做得都好。”见识到了滑模施工的成效,技术主办王凯大为惊叹。 
  机械化作业让施工进度有了保证,项目部又在施工质量上下起了“狠招”。看着一些存在质量缺陷的拱形骨架护坡,项目部副总工兼质量总监卢志洋只说了两个字:“返工!”曾经参与过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克缺整治,卢志洋深谙质量才是决定工程能否顺利交工的“法宝”。 
  “质量才是蒙华铁路的生命线,干工程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在质量管控方面,卢志洋从来不肯降低自己的标准。他每到一处,都会俯身认真检查,只要发现有质量不过关的地方,不管工人怎样说辞,他都坚持要求工人们立即返工,返工处理后也必须经他检验合格后才可继续施工。“只要在现场看到卢总的身影,我就直打哆嗦。”防护施工班组长老李已经对卢志洋有了“条件反射”。 
  “将近100人到俺负责的防护施工现场参观,这么大的阵势,俺这还是头一次见啊!”老李听见观摩团一直在夸赞自己施工基边坡防护,心里乐开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