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中交新闻->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在科伦坡找石头

   来源:   发布时间:2018年07月19日
  自5月斯里兰卡进入季风期以来,几乎每天清晨,首都科伦坡都会迎来一场微雨。与雨水一同如约而至的,还有一辆辆从科伦坡市郊采石场驶向港口城施工现场的卡车。 
  早上不到7点,细雨中等待过秤的石料运载卡车已在港口城施工现场入口排起了长龙,每辆卡车上石料大小规格不同。四航局科伦坡港口城项目收料员埃克纳亚克的工作便是初步辨别石料尺寸、发放尺寸标识,方便石料进场后进一步分类处理。 
  “我已在这个岗位上工作2年多了,在中国同事的帮助下,现在我能通过目测准确地判断石料规格。 ”埃克纳亚克的手机突然震动了起来,“这是手机QQ软件里的工作群,其他同事正在把石料的具体检测信息反馈在群里。几年下来,我们已经实现系统地、有效地管理石料进场和分类……” 
  科伦坡港口城是斯里兰卡迄今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项目,是中斯两国元首亲自见证并揭幕的“一带一路”倡议重点项目。这座中斯共建的国际金融“希望之城” ,一期预计投资14亿美元,带动二期综合开发投资130亿美元,可提供8 . 3万个就业机会,由中国港湾总承包,四航局负责施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南亚地区集金融、旅游、物流、 IT等为一体的高端城市综合体,也将成为中斯两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合作典范。 
  在项目一期基础设施工程中,防波堤、护岸、拦沙堤、潜堤等施工任务对石料需求巨大,所需石料规格共15种,石料总需求量约330万立方米,高峰期日需求石料达700余车。可以说,石料是港口城项目最重要的建筑原材料之一,是这座“希望之城”的“基石” 。然而在项目启动初期,石料供给却成了中方建设者意料之外的“拦路虎” 。 
  “斯里兰卡石料稀缺,产业规模小。加之其工业自动化水平较低,道路条件有限,石料价格混乱不齐,运输车队还常常抱团刁难。 ”项目副经理黄远明回忆起前期的建设场景,语气里仍旧夹杂着些许无奈,“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我们有领先的技术、充分的经验、善战的团队,却也无法空手建成这座海上新城。 ” 
  面对不利局面,项目部迅速成立石料效能监察专项组,集中力量解决石料供给问题。经过专项组多方考察发现,原来斯里兰卡当地采石场开采技术有限,石料开采困难便成为了绑在石料供应管理链上的第一个“结” 。为此,建设团队专门从国内调遣专业爆破人员到当地采石场驻点指导大块石爆破工作,这样的“带教”既提高了当地开采技术水平,也为后期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友谊基础。“我们很感谢中国企业,他们帮助我们工人提高了开采水平,石料场的收益也越来越好,我们愿意和他们长期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格伦维尤采石场负责人斯德里如是说。在后来与项目部的合作过程中,斯德里主动提出为项目部不间断供应石料,并签署了价格长期稳定协议,为项目部节省了大量成本。 
  解开第一个“结”后,项目团队面临的第二个难题便是运输石料的司机积极性低、运输车辆损耗较大。项目团队决定“双管齐下” ,一方面新采购运输车辆,自组运输和车辆维修团队,并从汉班托塔项目调遣了一批自有车辆负责运输工作,组建了一支高达200余台车辆的运输队伍,有效增强了项目的石料运输能力及稳定性;另一方面,项目部制订了运输车辆阶梯式奖励制度,即同一车辆每天从运输第二趟石料开始进行现金奖励,实时兑现。此外,为尽可能减少车辆进场的等待问题,项目部还为每一辆车都配上了“身份证” 。所在车辆石料的规格等信息在“身份证”上标记得一清二楚,在驶达石料堆场后,车辆便能根据“身份证”上的信息第一时间驶入不同作业区,提高进场转运效率。 
  “今天石料进场共计556车,我们再次创下新的记录! ”历经36天,从港口城西南侧的调度室里传来了捷报。自成立石料效能监察专项组以来,建设团队通过加强对石料开采场的技术支持,优化石料运输、堆放等后续环节,把精细化管理融入到新石料供应管理链的每个环节中去,逐步改善了项目前期石料供应不足的不利局面。 
  “石料在港口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由它们组成防波堤保护着港口城的陆域施工安全,是港口城的‘生命线’。”项目经理曹剑林说道,“如今,项目上每天稳定进场约550车石料,石料供应持续充足,为项目超额提前完成防波堤2300米的里程目标及其他各项工作的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作为中方建设者,能够切身书写这港口城的‘石头记’ 、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共助科伦坡‘大都会之梦’,既是荣幸,也是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