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中交新闻->深度报道
深度报道

与当地人民心联通

   来源: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08日
  在中国港湾泛地中海工程有限公司承建、二航局和广航局参建的以色列阿什杜德港新港项目营地随处可见棕色眼睛、皮肤白皙、鼻头宽大的犹太人,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他们会热情地打招呼:“沙洛姆!”意为“你好”。这是,项目属地化的具体举措,最高峰时外籍雇员曾占比40%。
  泛地中海公司总经理刘冬冰在第二届中以创新投资峰会上发表演讲时指出:“公司能在以色列成功运营主要归功于三大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文化适应力,我们倡导对属地文化、法律和商务环境的学习、理解和适应。”出于现实需要,项目部在“每周两小时”学习活动中增设了安全、技术和文化的教学内容,这些课程受到了中外员工的热烈欢迎,尤其是日常汉语学习班一开班就吸引了大量的属地雇员,也给了以色列员工摩尔姆展示所学的平台。
  摩尔姆毕业于希伯来大学东亚系,应聘到项目综合办负责采购、发票管理等工作。他大学专业就是中文,又精通英语和希伯来语,所以项目部让他兼任部日常汉语学习班的老师。在他的帮助下,大部分本地雇员都可以做到汉语简单交流,“我会经常给他们修改作业。”摩尔姆拿着作业本,开心地说。
  项目部在当地聘用管理型高技能人才和普工,其中因当地普工施工经验不足,工效偏低,项目部在整个项目施工周期开设学习班,提升项目整体能力的同时,也为以色列国培养了一大批钢筋、机操和修理等基础技术的成熟工人。
  犹太人的契约精神更值得项目团队学习和借鉴。商务经理杨一陶说,有一次,在一个小型分项工程的石料方量计算中,由于数据上有微差异,却也在可控范围内,大家就没有太在意,但是咨工方的副总监伊萨姆第二天就找上门来了:“杨,这个不太对啊,你们再算算。”他一手拿着铅笔,一手拿着计算器,对着图纸和商务部的工作人员一项项核算,虽然最后仅仅只差几立方米,但是通过这件事情也让大家领教了犹太人认真的态度。经过长期的磨合,项目商务团队慢慢也适应了这种文化。一个现场办公室预制供应合同,可以连续洽谈10多个小时,大一些的预制合同甚至要谈上3个多月,结合繁杂的当地法律要求,把技术要求、保险条款、支付条件、保函等细节全部谈透,合同约定的条款都逐项严格执行。
  阿什杜德新港项目始终把尊重并学习当地文化适度融入建设理念中,积极促进文化融合,刘冬冰说,“积极融入当地,为我们顺利施工起到了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新闻中心任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