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党员又是项目经理,当然要付出更多!”这是一航局玉磨项目部经理刘铁成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玉磨铁路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工程,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因穿越横断群山,身处湿热多雨的气候,围岩情况复杂多变,堪称“活的地质博物馆”。现场施工中数次出现溜坍、涌水突泥、初支变形等突发情况,严重制约了项目建设的进程,进度滞后、混凝土超耗、队伍士气低落……在2018年“接棒”继任项目经理的刘铁成,深感肩上责任重大。
“那段时间里,铁成经理吃了很多苦,他将宿舍搬到了各个隧道洞口,和工人同吃、同住,每天只睡几个小时,有时错过了饭点,他就简单吃口泡面。”项目书记孙钧道出了刘铁成背后的不易。
在项目重点控制性工程——曼木树隧道施工过程中,刘铁成遇到了最为棘手的难题。隧道主要以页岩和泥岩的软弱围岩为主,掘进过程中极易发生溜坍、初支变形侵限换拱的情况,安全隐患极大,最长处理周期达一个月之久,严重耽误施工工期。为了能够按期履约,刘铁成每天不到五点钟就起床查阅国内隧道施工资料,借鉴国内隧道施工的成熟经验,并牵头组织项目部技术骨干围绕软弱围岩隧道施工及机械化施工技术进行攻关。同时,他活学活用,提出采用短台阶开挖快速封闭成环的工法替代传统的隧道施工工法,将原来的流水施工作业调整到利用台阶空间划分,形成平行交叉作业的方式,有效控制软弱围岩变形的同时,降低了施工安全风险,大大提高了施工功效。
“原来的隧道施工每月最多进尺30至40米,现在最快我们可以进尺到110米了,施工效率翻倍提速,这是铁成经理来项目之前不敢想象的速度!”副总工于文涛言语间掩饰不住对刘铁成的钦佩。
进度快了,大伙的心气儿足了,但履约的压力仍压在刘铁成肩上。2018年7月,滇南铁路建设指挥部下达指令,要求针对铁路单线隧道机械化施工进行试验段施工,这对项目部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其实,早在短台阶开挖快速封闭成环工法落地实施之前,刘铁成就提出了铁路隧道自主机械化施工的想法,但由于机械化对作业空间的要求非常高,玉磨项目又以单线隧道为主,有太多的声音质疑其可行性。“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就是我们需要做的!”刘铁成力排众议,坚持进行了铁路单线隧道机械化试验段施工。最终,通过增加铣挖设备、超前钻探取芯设备,并结合微台阶施工工法,实现了最大进尺110米的速度,平均工序循环时间由之前的20小时缩短为15.3小时,最快循环时间达11小时25分钟,洞口月进尺较过去翻了一番,达到了专家指标的150%。
2019年11月28日,在中国铁路昆明局滇南铁路建设指挥部2019年二季度玉磨铁路劳动竞赛的评比中,项目部在全线22个标段中,荣获第1名的好成绩。当接过“劳动竞赛流动红旗”的那一刻,当业主和上级单位投来赞许的目光时,刘铁成摸了摸胸前的党徽,感觉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2020年,正值玉磨项目部履约攻坚的关键之年,为了打赢这场履约攻坚战,刘铁成时常忙到深夜才返回寝室。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过一番研究试验后,他发现了提高施工速度的新方法,即把纳米外加剂应用到喷射混凝土施工中,这样不仅加快了喷射混凝土施工速度,提高了隧道内的施工进度,达到了支护及早封闭,还成功将隧道混凝土回弹量降低了15%,喷射混凝土超耗率降低了53%。
2021年,勐松二号隧道、巴罗二号隧道、曼木树隧道、景寨隧道相继贯通,一封封贺电坚定了项目建设者的初心。时刻不忘党员身份的刘铁成率领团队以“坚持、坚守、不放弃”的精神,在澜沧江畔挑战了诸多“不可能”,让五星红旗在滇南群山中迎风飘扬。
(责任编辑:新闻中心任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