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中交新闻->深度报道
深度报道

蔚蓝东海岛上的石化“巨无霸”

   来源: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11日

  编者按:5月8日,来自中东的“凯名号”VLCC油轮安全靠泊中科炼化港口30万吨级原油码头,并顺利接卸,标志着国内最大石化港口——中国石化中科炼化港口全面建成投用。在近1500天的建设工期内,作为项目EPC管理的水规院和施工单位一航局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攻坚克难,如期保质地实现了工程交付。   

  作为我国第五大岛、广东省第一大岛,位于雷州半岛东部的湛江市东海岛凭借优良的土地资源、环境承载力、深水航道等优势,吸引了世界最先进的石化“巨无霸”——中国石化中科炼化项目在这里扎根。   

  作为广东省“十三五”重点建设项目,中科炼化项目一期总投资400多亿元,计划年炼油1000万吨、生产乙烯80万吨。四年来,水规院和一航局一路披荆斩棘、携手奋进,在东海岛上挥洒汗水。   

  曾经荒芜的红土地在建设者的耕耘下,蜕变为拥有30万吨级原油码头、10万吨级成品油码头等8个泊位,成为国内一次性建设规模最大、条件最优越、结构形式和使用功能最多的专业港口。按照石化工业“前港后厂”世界领先生产模式运行的中科炼化港口,一跃成为中国石化工业标志性、示范性工程以及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   

  善作善成“总兼”团队铸精品   

  2017年6月,中科炼化项目正式开工。   

  “又被业主批评了?”水规院EPC项目总工郭怀中看着刚刚从施工协调周例会回来的赵洪力问道。“哎,又在催我们增加管理人员。”EPC项目部负责人赵洪力略显无奈地说。   

  原来,在每周召开的业主施工协调会上,水规院项目部人员数量都会受到业主单位的“拷问”,“12个EPC单位,其他项目部每个职能部门都有3至4人,你们总共才十来个人,根本应付不了。”业主总监助理梁鸿林在会上点名“批评”。   

  面对业主方的“批评”,赵洪力并没有妥协。“‘势单’不一定就意味着‘力薄’,我们要向业主证明,虽然我们人少,但我们有的是‘多面手’,一定能把工作干好!”赵洪力在心里较起了真。   

  为了赢得业主方的信任与认可,开工以来,水规院EPC项目部所有工作人员每天都现场“浸泡式”地投入工作,除了赵洪力主抓施工、郭怀忠主抓质量及设计协调外,其他管理人员对项目安全、质量、进度情况都是熟稔于心,能够迅速解决与落实现场各专业问题。不仅如此,EPC项目部还利用一切时间学习“充电”,补充专业知识。水规院设计人员采用BIM技术模拟施工过程,进行分析,提前预警可能出现的问题,降低项目风险。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不到半年时间,原本看似“势单力薄”的项目部便赢得了业主方的极大认可。“这次能顺利接卸原油,你们付出很多,我相信你们的管理能力,以后再有码头项目,希望还由你们来负责。”在项目试投产仪式上,业主单位领导对赵洪力诚恳地说。   

  披荆斩棘“私人定制”解难题   

  中科炼化30万吨原油码头为离岸码头,要在离陆地1300米的海上通过“L”型引桥建一座工作平台。平台长50米,宽35.5米,高2.5米,需分3层浇筑,单次浇筑方量约1300立方米。“海上施工难度本就不小,加之混凝土运输距离长、浇筑方量大,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影响工程质量。”一航局中科炼化项目负责人牛同盼倍感压力。   

  按照惯例,用搅拌船搅拌和浇筑是施工首选,但该方案需投入建设一座临时码头,作为船舶上料和混凝土运送平台。“施工地带虽为海湾,但受海上风浪和台风影响,水上搅拌的难度也会随之增加。”现场主办熊健在项目前期策划会上说道,“而且投入成本也远远超出预算。”   

  究竟采用何种方式,才能同时满足施工质量和成本的双重要求?牛同盼带领团队查阅相关资料,邀请专家到现场实地勘察,但都未能找到最优施工方案。   

  “难道真会成为‘拦路虎’?”牛同盼凝视着海面,陷入了沉思。“要不然我们试试搭设输送管,运送混凝土?”团队成员的建议启迪了他。牛同盼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可行性验证,但论证后仍无功而返,“混凝土输送距离长”始终是迈不过去的坎。   

  “为什么不配上小罐车呢,打通混凝土输送的‘最后一公里’,这样就能解决时间上的难题了。”看着一辆小型材料运输车轻松地进出码头引桥旁3米宽的通道,牛同盼灵光一闪。他组织人员兵分两路,熊健与同事负责分析小罐车的需求数量,另一批人负责搜寻符合需求的小罐车。   

  一番了解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小罐车在市场上并不常见,无法实现批量购置。项目团队只好多方打听,协商合适厂家,准备走“定制化”路线。   

  “最多只能满足6辆罐车同时作业,这会极大地影响运输速率。”熊健蹙着眉说道。由于引桥旁通道宽度仅3米,每辆罐车每次只能满载4立方米混凝土。起初,项目部为罐车设计了3处错车点,可每次罐车一增多,通道内的车辆便无法快速联动,连续错车成了大难题。“小罐车在灵活性上有很大优势,既然陆上不能完全满足,那就想办法从海上找出路。”熊健建议。   

  经过新一轮头脑风暴,项目团队最终将目标锁定在罐船上。罐船主要由1艘方驳、1台75吨履带吊、3台搅拌罐组成。通过在方驳上安装搅拌罐,先由天泵将混凝土泵送到搅拌罐中,再用吊车配合吊罐进行浇筑。在对罐船运输功效进行分析后,项目团队决定配备2艘罐船同时作业。通过小型罐车与罐船的完美配合,混凝土的连续供应得以保障。   

  迈过了这道坎,1500余平方米的海上工作平台浇筑很快顺利完成。   

  共克时艰多措并举保交付   

  “码头施工,不仅受潮水影响,每年还会接受多次台风的威胁。”东海岛台风频发,每一次台风对现场调度王红进来说,都是彻夜难眠的精神考验。   

  台风就是所有参建者的集结号。2018年9月14日,史上最强台风“山竹”正高速向粤西逼近。“叮……”当天下午3点,项目管理群内准时传来王红进的最新气象动态提醒。这次台风有别于以往,所有管理人员提前12小时开始应急响应。尽管拥有丰富的防台经验,但王红进丝毫不敢懈怠,立即开展现场物料入库、切断临时用电、设备归场、封闭施工区域、让施工船舶驶入避风港等一系列拉网式的操作。“一项都不能缺少!”王红进反复叮嘱项目团队。   

  在1300米的引桥上,将物料回收入库可不是件容易事。沉甸甸的钢筋,加之现场工人有限,为了加快进程,管理人员齐上阵,每人划段分包,在微信群内接龙报数,直到物资对上数,才结束地毯式的“搜索”。   

  台风来势汹汹,船员的生命安全是整个团队最惦记的事情。早在台风来临前,王红进就与同事担负起到船清点人数、再将船员安全护送至宾馆的任务。同时,他们每天还会到各安置点配送生活物资,直至台风过境。“出船这么多年,第一次遇见这么热心负责的施工队伍。”船员感动不已。   

  今年年初,外轮5月靠泊的时间已经确定,所有工作都处于倒计时状态。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项目部的节奏。为了做到随时开工,水规院EPC项目部配合业主做好各类人员登记工作、协同一航局采购防疫物资,并对各分包单位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有了前期的充分准备,3月初复工复产的“集结号”刚吹响,项目管理人员、施工人员便基本集结完毕。开工后,整个项目部一片忙碌。“赵经理,采购部给你留个工位,以后来这上班吧。”看着经常亲力亲为出入采购部的赵洪力,业主采购部主管麦翰杰打趣道。   

  在全员共同努力下,5月8日,来自中东的“凯名号”VLCC油轮安全靠泊中科炼化港口30万吨级原油码头,并顺利接卸,标志着国内最大石化港口——中科炼化港口全面建成投用。那一刻,这些带着汗珠的黝黑面庞在碧海蓝天下,笑得尤为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