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中交新闻->深度报道
深度报道

“岛主”炼成记

   来源: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30日
  二公局秀山大桥锚碇总负责人仝增毅被称为瓦窑门岛的“岛主”。说是岛,其实瓦窑门岛只是秀山侧锚碇附近的一个小岛礁,涨潮时就只能露出不到半个篮球场大小的尖角。
  仝增毅第一次登上瓦窑门岛是2015年9月秀山大桥项目刚进场的时候。他带领3名技术员和十几个工人,带着三个集装箱,乘坐交通船登上了岛,同时携带的还有桶装水和小型发电机。
  秀山侧锚碇施工要顺利进行,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在这座小荒岛上建成码头。然而,岛的四周海水汹涌,大型船舶无法靠岸,施工材料无法送达。仝增毅发现低潮位时在海边开挖2至3米深,再用墩袋装满混凝土,墩袋之间利用钢筋连接形成整体,码头便可初步成形。“为了在低潮位的半个小时内完成一系列操作,就必须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而且每天的低潮位出现的时间都不一样,所以我们必须住在岛上。”仝增毅说。
  人虽住下来了,吃饭却成了问题,饭食得从项目部送到岛上来。“想吃一口热的都很难,就只有老干妈拌面条。每天的休闲时光就是几个同事坐在岛上聊天,施工便道的修建方案就是聊天聊出来的。”仝增毅笑着说。
  为了让大型运输船舶顺利停靠,仝增毅还利用旋挖钻在码头钻了两根入岩深度为2.5米的砼钢管桩。钢围堰封底最主要的是海水不能侵入。住在岛上时间久了,仝增毅和他的团队逐渐掌握了潮水规律,“如果不把基岩和混凝土之间的沙子清理干净,涨潮的时候海水把沙子冲走就会留下缝隙,海水就有了可乘之机。”他解释说。为了做到基岩干净,仝增毅用到了两个神器——吸泥机和空压机。
  仝增毅改良了一台“迷你版”吸泥机,可以清理大多数泥沙。对于剩余的沙子,他们想方设法在封底之前用空压机把它们吹出来,让潮水带走。经过检验,他们还发现,若是潮水太大,空压机起不了作用,利用每天两次高平潮到落潮期间的5个小时进行施工可以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质量。
  建桥四年,仝增毅在岛上住了三年。瓦窑门岛从原本3000平方米的小岛,整平拓宽至近10000平方米;从荒无人烟,到同时有100多名建设者居住。项目还为岛上接通了电缆、网络和有线电视。当拌合站等施工机械的声音在岛上响起,伴随着灯光和人来人往的交错,这座原来空无一人的小岛俨然变成了一座“现代化”的小村落。“瓦窑门岛有点像我的孩子,我看着他一点点地变化。”仝增毅满是感慨。
  如今,秀山大桥已经通车,仝增毅还是想回岛上看一看。“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回去看看自己开拓出来的那片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