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娜、莉莉、佳娜是三名乌克兰女孩。她们上学时就对中国有一定了解,毕业后一直想进中国企业工作。2017年,三名女孩来到中国港湾承建的乌克兰南方港粮食码头疏浚项目担任翻译。签完合同后,莉莉激动地说:“能够为自己的祖国建设出一份力,而且还能在中国公司工作,真是太幸福了!”
入职不久,三人发现自己对于疏浚行业的相关知识并不熟悉。日常工作中,经常无法准确表达专业词汇的含义;在商务谈判时,甚至出现重要词汇翻译疏漏。为了尽快熟悉疏浚行业,她们常常利用下班和周末时间,一起讨论工作和相关知识,但是面对一次又一次翻译上的失误,她们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
项目书记宋孟岐看出了三个女孩心里的焦虑,特意和她们进行了一次谈话。“中国有句老话叫‘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你们急于胜任翻译工作的心情我能理解,但有时候用对了方法,才可以取得好的效果。”此后,宋孟岐针对三人的实际情况,重新调整了工作分工,让她们“各有专攻”。
莉莉是三个人中语言功底最好的,会说乌克兰语、俄语、英语和中文,一入职就承担了项目部大量商务活动的翻译工作,参与了项目部多次重要的对外商务会议。但由于文化差异,莉莉刚开始并不了解中国公司的法律规章及制度,在联系清关代理和物资供应商、供油商、船舶代理时,不能准确地表达项目部的要求。在宋孟岐的安排下,她开始努力学习项目制度,结合当地法规,最大化地为项目争取利益。
亚娜从中国留学回来,主要负责工程翻译相关工作。这对并不是工程专业毕业的她来说,身上的担子非常沉重。由于工程相关词汇复杂、接触人群少、专业知识又很难上手,这令亚娜在刚开始工作的时候,经常犯一些错误,但是亚娜并没有气馁。她经常向项目总工及工程主管请教疏浚及船舶施工的相关知识,并学会了看图纸和使用绘图软件。亚娜是去施工现场最多的女翻译,无论严寒酷暑,只要有需要,她从未打过一次退堂鼓。“大家都调侃说我在船上爬上爬下的样子像男孩。”亚娜笑着说。现在亚娜已经可以独立地看图纸,使用软件完成繁琐的工程量计算,并且可以独立向业主进行汇报,专业程度明显提高了。
佳娜是三个女孩中年纪最小的,负责法律翻译相关工作。法律翻译对于工作细致度要求非常高。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佳娜曾经因为做事马虎、不够沉稳,常常受批评。但是佳娜年轻,骨子里有一种敢打敢拼的劲头。面对批评和错误,她并没有泄气,憋足了一股劲儿,一定要干好。她经常利用闲暇时间学习专业名词,拜托回国休班的中国同事购买中俄双语书籍。短短的3个月间,佳娜就得到了项目部专业法律顾问的认可。大家都说,佳娜年纪虽小,但是成长很快。
“感谢中国港湾让我学到很多知识,能在这里工作,我和我的家人们都感到非常自豪。”“我非常喜欢中国,我的梦想是努力学好汉语,并有机会去中国继续学习。”在项目部举办的视频大赛中,三位女孩把自己的心声录制了下来,希望和更多人分享她们在中国企业的成长故事。看见大家给她们的投票、点赞和留言,她们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像盛开在“一带一路”沿线的三朵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