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中交新闻->深度报道
深度报道

打通蜀道天险

   来源:   发布时间:2017年02月13日

  李白诗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跨越巍巍秦岭、打通蜀道天险的兰渝铁路,在经过国内外多名技术专家实地考察后,被认定为“国内罕见、世界难题” 。而中国交建的建设者们,历经8年鏖战,用自己的汗水与智慧,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最大跨度铁路桥

  嘉陵江铁路特大桥作为兰渝铁路线上最大跨度的铁路桥,无论施工还是设计都无规范可循。该桥所在位置的地质和水文情况复杂,水中连续钢构跨径较大。一公局刚进场就面临着钢栈桥、钢平台、钢围堰、深水基础、水中承台等“硬骨头” 。

  “深水施工咱以前没有遇到过,确实是个难题。但这个跟丑媳妇见公婆一样,第一步迈好了,以后进门了才有好日子,咱可得好好努力呀! ”一公局兰渝铁路项目经理赵刚在施工动员会上这句形象的比喻冲淡了大家眉间化不开的担忧。

  结合桥位的地质情况和设计要求,项目部采用钢栈桥、钢平台和钢围堰施工方案,在简化施工程序的同时也节省了施工材料,不仅成功完成了深水基础施工中最具代表性的超大深水群桩基础,并且采用钢板桩围堰、单臂钢围堰和双壁钢围堰三种围堰形式,攻克了钢围堰施工的技术难点。

  钢栈桥及钢平台完成没多久, 2010年7月,嘉陵江突发百年难遇的特大洪水,项目部大伙都捏着一把汗。然而,如猛兽的洪水退却后,经检查,项目的钢栈桥及钢平台安然无恙,经受住了这突然而至的考验!而线上其它项目的栈桥却纷纷倒下,被洪水击溃。

“潘多拉魔盒”

  二公局承建的桔柑隧道被兰渝铁路公司列为高风险隧道;仓园隧道穿越全国第二大泥石流沟——甘家沟的中心地段,围岩破碎、掌子面出水量大,国内缺少可以借鉴的施工经验。

  4945米长的两水隧道更是被业内称为世界难题。两水隧道的围岩为炭质千枚岩,看起来像石头,但隧道开挖时,它们遇到空气就变成散沙,遇到水则变成泥巴。软弱的围岩,又加上高地应力,隧道开挖犹如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涌水、塌方接踵而至。持续出现的挤压大变形,造成隧道喷层开裂、剥落、钢架扭曲、折断。

  “在巨大的变形面前,钢拱架犹如面条一样变得柔软弯曲,二衬混凝土开裂。 ”二公局兰渝铁路项目副总工程师崔小鹏介绍说。两个作业面三年时间累计进尺还不足800米,而且换拱范围达到了50 %以上。在正洞二衬施工完成9个多月后,局部段落又出现了罕见的二衬开裂,初期支护变形最大达到1 . 3米。 ”技术员杜凌坤直言“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项目部先后组织召开了十几次方案研讨会,采用新的工艺工法、先进的开挖和锚固施工设备,一点一点探索,终于将隐藏在大山深处的“潘多拉魔盒”牢牢锁住。

桥隧比高达96 %

  一航局所承担的兰渝铁路施工任务中,桥隧比高达96 %,要建设13座隧道和13座桥梁,其中最长的枫相院隧道,长达12129米,施工难度可想而知。

  “长大隧道掘进,通风和供电都是重点,若是洞内空气质量太差,不仅能见度会降低,隧道内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也会受到威胁。随着长大隧道工程施工的不断向前延伸,动力用电不断增加,也会使隧道工作面电压过低,造成施工困难。 ”一航局兰渝项目部总工郭润平说。

  枫相院隧道挖掘到1500米时,通风时间及效果便大幅下降,洞内空气条件极度恶劣。“打掌子面的时候,有时候粉尘太重,基本上伸手都不见五指。 ”开挖班工长老杨介绍说,“每次干完活出了洞口,把口罩一摘,除了口鼻不黑,其余地方全是黑的,活像一个熊瞎子。 ”

  为了解决隧道通风难题,项目部召集技术人员进行攻关,经过反复讨论实验,决定采用压入式和压入抽出式混合方案,在洞外设置主风机,接风管引至隧道掌子面,为工作面提供新鲜的空气,污浊空气通过正洞和通道排出洞外。同时在洞内每隔500至800米设置流风机,加速污浊空气的排出,改善了洞内作业环境。“我们不断摸索,也在不断成长。曾经征服了大海的我们,就不信征服不了高山。 ”一航局一分部项目总工高恒魁说。

  通风问题解决了,供电难题也迎刃而解。“我们根据隧道施工机具及照明确定用电量,购置相应容量变压器和高压电缆,采用三级变压输电方式,保障施工用电。 ”一航局一分部项目书记吕向路说。

  2014年8月30日,随着一声巨响,枫相院隧道终于贯通,这也标志着兰渝铁路6标段隧道全部贯通。2016年12月26日,兰渝铁路岷广段通车。

  如今,经过数千个日日夜夜的奋战,兰渝铁路已蔚然屹立在大山之腰。望着新铺就的铁轨,高恒魁说他感到特别自豪,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终于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