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中交新闻->观点
观点

让能上能下的“硬杠杠”成为“硬落实”

   来源:   发布时间:2018年04月16日
  什么样的领导干部该“下” ?领导干部该怎么“下” ?历来是制约干部工作的一个难点问题。日前,公司党委印发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细则(试行) 》 ,对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问题作出规范,应该说,立下了“铁规矩” ,划出了“硬杠杠” ,在央企层面率先取得制度性突破。但是,再好的制度、再严的规定,不落实,都是空摆,都会沦为“一纸空文” 。要让“硬杠杠”变成“硬落实” ,就需要强化责任担当,提高制度执行力,打通干部能上能下的“最后一公里” 。
  落实能上能下,需要强化主体责任。选好用好干部,是各级党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主要内容之一。领导干部“能上” ,在某种意义上,制度体系完备,各项程序完善,考核考察成熟,较为容易实现。而要让一些领导干部“下”得去,就需要各级党委要营造出公道正派、恪守正道的政治生态。干部“能上不能下”问题之所以长期存在,重要原因就是“好人主义”盛行。如果抹不开面子、狠不下决心,仍然抱着“不得罪人”的态度来执行,再好的规定也会落空,那些本该下的干部势必仍“稳坐铁交椅” ,那些有作为的干部势必迟迟没有施展才华的舞台。各级党委切实负起责任,组织部门要切实承担起具体工作责任,各级领导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坚持原则、敢于负责、敢于担当,要站在讲大局、讲政治的高度,站在大公无私、对事不对人的角度,站在各项事业发展的维度,敢于亮剑,勇于出剑,拉得下情面,让不适合岗位的干部调整下来。上级党委要加强制度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倒逼各单位直面问题矛盾,肩负起应尽的责任,切实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
  落实能上能下,需要强化制度执行。要让《实施细则》长出“利齿” ,时下当务之急,是要强化宣传教育。要扎实开展学习培训,使各级干部及组织人事干部入心入脑入行。要深入宣传干部能上能下的重要意义、标准条件和工作程序,使各级干部能够正确对待能上能下问题,在公司上下形成干部能上能下的共识。要知敬畏明底线, 《实施细则》对干部的德能勤绩廉与所处职务要求不符,不宜在现岗位继续任职的21种“下”的情形作出了明确规定,剑指十分明确,就是要解决不善为、不能为、不作为等问题,要让《实施细则》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约束领导干部的“硬杠杠” ,让领导干部时刻牢记责任为本、担当在先,让遵守制度要求成为领导干部的自觉选择,更好地把“下”的约束转化为工作的内在动力,确保制度落到实处。
  落实能上能下,需要广大干部的广泛参与和自觉执行。推进能上能下,不是为了上而上、为了下而下,根本目的还是以“上”的动力和“下”的压力共同撬动“干”的活力。一方面,广大干部要自觉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积极主动干事创业、担当有为;另一方面,也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干部考评机制,对领导干部业绩作出科学评价,使上的合理、下的服气。领导干部“上去易,下来难”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我们提倡“以价值创造者为本” ,鼓励各类人才立足岗位实现自身价值。干部的下,仅仅是适不适合领导岗位、适合哪一个领导岗位的问题,仅仅是职业变化而已。从一个岗位转到另一个岗位,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更好地为企业发展作贡献。作为党员干部,需要树立“选对岗位”的意识,不受“虚名”和“官位”所累。所谓“选对” ,就是看哪个岗位适合自己,能够在这个岗位上胜任愉快地工作并创造更大价值;作为单位和组织,需要坚持事业为上、依岗选人、人岗相适的观念,不以“官位”论英雄,切实做到科学配置干部资源,使干部能力水平与所承担的任务相统一,实现干部“优”与“适”的有机统一。
  好制度需要强落实,“言必信、行必果” ,才是干部职工期待的结果。只有用“真下”来落实“能下” ,用“能下”来激发“能上”活力,让干部能上能下在公司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才能营造出选人用人的良好生态环境,锻造出适应世界一流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