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首页
首页>交通建设报>第四版
查看全部期刊
精彩内容

共享沙特红海生态美

沙特红海酒店栈桥和浮码头项目

科伦坡港口城珊瑚群落本报通讯员刘明理黄晓术

漫步在沙特红海蜿蜒曲折的海岸线上,一侧是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码头、桥梁、酒店等设施拔地而起,另一侧则是生机盎然的自然画卷——雄鹰翱翔碧空,鱼群穿梭珊瑚,万物在这片碧海蓝天间自由生长。

由中国港湾承建、四航局负责施工的沙特红海开发项目作为沙特“2030愿景”的重点工程,致力于打造全球高端旅游度假目的地新坐标,涵盖高端酒店、私密岛屿度假村等,其所在的海域拥有全球第四大珊瑚礁生态系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重要鸟类保护区。如何在顺利推进项目建设的同时答好生态环保“必答题”,项目团队交出了一份优质答卷。

“生态红线就是发展底线,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推进工程。”施工策划会上,时任项目负责人徐杰掷地有声。为确保施工海域生态安全,2021年6月,徐杰带领10多名先遣队员多次潜入海底勘察水文环境。“尽管水下能见度不理想,但我们仍坚持摸清海底状况。”徐杰回忆道,“每一次下潜,都像是在解开一个关乎生态安全的重要谜题。”经过周密调研,项目团队累计布置了超6万米的“海上长城”——防污围帘系统,并通过计算精确水流动力等相关数据持续优化拦截性能,将阻拦率提升至90%,实现施工区域与非作业水域的高效隔离,为海洋生态筑起一道坚实的防护屏障。“你们是红海区域首个设立专业围帘维保的承包商,环保成效令人赞叹。”沙特红海环球有限公司首席环保官拉什德如此评价。

除了海洋生态保护,项目团队还对沿岸红树林给予了极大关注。“红树林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严格,施工过程中要想尽一切办法把影响降到最低。”徐杰说道。为针对性做好红树林保护工作,项目团队在当地环保专家的指导下明确了“应保尽保、易地移植、生态补偿”的工作思路,并邀请第三方环保合作单位沙特法赫德国王石油与矿产大学制定符合项目实际的评审保护方案。

2021年7月,项目成立专业小组对红树林进行系统调研。“我们详细记录了红树林的种类、数量和健康状况,以及栖息其中的生物分布规律,这些数据将为后续制定针对性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沙特谢巴拉片区总项目部相关负责人李伟伟介绍道。当遇到红树林群落里海龟孵化、海鸟筑巢等特殊时期,项目团队便会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在远离红树林50至100米处位置设置缓冲带及警示牌,禁止任何无关人员、设备、材料进入缓冲区。

此外,项目团队还结合红树林生长实际情况量身制定种植计划。“我们联合业主单位同步在陆上区域种植红树林苗圃,通过移栽种植红树林,进一步提高施工区域内的红树林覆盖率。”李伟伟补充道。截至目前,项目累计保护了约5.8万平方米的红树林,并积极开展海龟及海鸥等珍稀动物救治活动,确保施工区域周边物种不受施工影响,被当地政府授予“环保工作杰出贡献奖”等荣誉。

如今,凭借创新的环保管理体系,项目实现了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动态平衡,书写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篇章,团队荣获2024年度交通企业社会责任(ESG)卓越案例。“未来,我们将继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把红海项目打造成世界级豪华旅游新地标。”李伟伟信心满满地说。

地址:中国北京德胜门外大街85号 邮政编码:100088 E-Mail: bjb@ccccltd.cn(我要投稿

电话:86-10-82016500京ICP备0600554号Copyright@2008 中国交通建设报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服务:中国交通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电话:010-82016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