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春醒
欧阳中岚
江南三月的桃花汛已漫过岸堤,关东腹地的吉林白山的春天却像一位矜持的访客,总在冰雪的檐下徘徊。2023年,我这个湘江水泡大的湖南伢子,一头扎进白山腹地,成为中交路建白临高速2工区项目的一员。从此,我对“春天”的认知被重新定义——它不再是温软的风,而是冰层下第一声脆响。
白临高速蜿蜒在白山市通往临江市的山水之间。清晨推开驻地宿舍的门,凛冽的风如冰针般刺透我身上的薄袄。阳光倒是慷慨,将远处覆雪的山峦与近处棚顶的残雪,都镀上一层清冷的亮边。风从山谷深处卷来,裹挟着松针与尚未解冻的泥土气息,瞬间让人睡意全无。
这里的春寒,有着东北特有的“倔脾气”。午间阳光暖得让人错觉夏天将至,可这暖意大抵是“纸糊”的,太阳稍一西斜,寒意便卷土重来。傍晚时分,溪流边悄然结起一层薄冰,为白日的喧闹镶了一道冷边。山里的雾也来得猝不及防,裹挟着寒气,倏忽间就把远处的塔吊、脚手架吞没,只留下模糊的轮廓和机器低沉的嗡鸣。置身其中,仿佛站在云端,脚下是坚实的大地,头顶是混沌的苍穹。待到雾气被风吹散,天空蓝得没有一丝杂质,远山积雪映着夕阳,工地上星星点点的灯火次第亮起,那一刻的壮阔与宁静,是南方难以想象的风景。
在这里,时间似乎被拉长了。春天不是一蹴而就的绚烂,而是缓慢坚韧的渗透。山坡上,岳桦林灰褐色的枝干依然硬朗,但凑近了看,芽苞已在枝头悄然鼓起,蓄着一冬的能量。这无声的萌发,与工地上轰鸣的机械声、工友们嘹亮的号子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白山春天最独特的交响。
融入白山,首先要过的是语言关和胃口关。工地上东北师傅们的大嗓门,起初总让我这听惯了湘音的耳朵嗡嗡作响。“整利索没?”“这玩意儿贼拉好使!”“嗯呐!”这些带着地域特色的词儿像“小锤子”敲在耳膜上。习惯了,便能咂摸出直爽背后的热乎劲儿。项目部食堂飘出的香气,则是另一种“洗礼”。清明前后,食堂买来新鲜的“开江鱼”,那鱼肉紧实得弹牙;最震撼的还是东北铁锅炖,巨大的铁锅里,酸菜、大鹅、粉条、土豆在浓稠的汤汁里翻滚,锅边贴着焦香的玉米饼子。揭开锅盖的瞬间,蒸汽裹挟着霸道的香气直冲天灵盖。第一次啃冻梨的经历更是难忘,黑黢黢硬邦邦的,在冷水里化开,咬一口,冰凉的甜汁瞬间充盈口腔,带着山野的清冽,是我这个“南蛮子”从未体验过的。偶尔想家,馋那一口剁椒的鲜辣,但一碗酸菜白肉血肠下肚,那酸香热烫的劲儿,也能熨帖思乡的肠胃。
在项目的日子,像一场漫长的跋涉。扛着相机在料峭的寒风中一站就是半天,只为拍出一张唯美的工程美景。也曾在难得的休憩日,跟着本地同事爬上附近的山岗,看残雪覆盖下新绿如何一点点蚕食冬的领地,听他们讲长白山里“棒打狍子瓢舀鱼”的老话。这些画面,连同工地上昼夜不息的灯火,都深深烙进了我的记忆。
项目一天天推进,如同这白山迟来的春天,缓慢却坚定。桩基在冻土上扎稳,桥墩在寒风中拔节。一位常年扎根东北的老大哥同事,看着渐渐成型的桥墩,用他标志性的大嗓门对我说:“瞅瞅!咱这白山通临江的道儿,眼瞅着就‘透亮’了!”他粗糙的手掌拍在我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自豪感和暖意,瞬间驱散了周遭的寒气。
站在新筑的路基上远眺,四月的风掠过山岗,依旧带着冰雪消融的凛冽气息。远处,是项目将要延伸的方向——临江。我知道,这片曾经陌生的山水,正用它自己的方式,接纳着我的足迹。而我和无数建设者洒下的汗水,终将融入这苏醒的春天,成为通往未来的桥梁。
(作者单位:中交路建)
地址:中国北京德胜门外大街85号 邮政编码:100088 E-Mail: bjb@ccccltd.cn(我要投稿)
电话:86-10-82016500京ICP备0600554号Copyright@2008 中国交通建设报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服务:中国交通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电话:010-82016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