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首页
首页>交通建设报>第四版
查看全部期刊
精彩内容

在离天空最近的地方放飞梦想

学生们和“兵哥哥”敬礼。 天航局供图

本报通讯员 李廷跃

2024年9月18日清早,北京故宫还在等待第一缕晨曦,雄壮的国歌响彻天安门广场上空,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藏族小姑娘曲央措吉眼睛一眨不眨,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曲央措吉今年10岁,在西藏类乌齐县长毛岭第一小学读四年级,这是她第一次走出雪域高原,来到首都北京。

升旗仪式结束后,曲央措吉和其他14名同行的小伙伴站成一排,在国旗下拍了一张珍贵的合影后,大家又欢快地跳起了“锅庄舞”,直到“高原红”的脸庞满是汗珠,才让旋转飞扬的裙角停下。“谢谢李爷爷,让我们有机会来到了天安门广场。”她说。

曲央措吉说的李爷爷,是天航局原党委书记李纯民。2014年退休后,李纯民筹备发起了“天天向上”公益助学活动——每年组织来自西藏类乌齐县的优秀学生和教师代表到天安门看升国旗,到天津看大海,为这些从未走出过大山的藏族贫困家庭孩子推开了一扇“希望之窗”,希望外面世界的精彩纷呈能为他们的梦想插上翅膀。至今,“天天向上”活动已经连续开展了10届,共有162名类乌齐师生代表先后参加。

1979年,李纯民响应援藏号召,在类乌齐县一待就是5年。后来,类乌齐成了他心心念念的“第二故乡”。1993年,在中央党校进修时,因为和朋友一起做三农调研,李纯民再次回到类乌齐。“在经过一个教学点时,我发现教室的窗户没有玻璃,只能用塑料布糊住,完全禁不住刺骨的大风。孩子们冻得瑟瑟发抖,我的心里一阵刺痛。”他回忆说。临走时,李纯民留下几百元钱,嘱咐要尽快给孩子们把玻璃装上。

“孩子们充满渴望的眼神让我很难过。缺少有文化的新一代农牧民,西藏的发展进步和现代化如何谈起?”他深深思索着,从那以后,改善类乌齐的教学条件便成了李纯民的心结和“乡愁”。

2006年,李纯民回到类乌齐。在214国道旁的恩达村教学点,一阵上课铃声吸引了他——一位老师正在敲打一个生了锈的汽车轮毂。孩子们的教室低矮黑暗,桌椅残缺不全。李纯民的心再次隐隐作痛。扶贫先扶智,育人先育心,“如果想为西藏发展有所贡献,那就在教育方面出点力吧!”李纯民暗下决心。

李纯民打算为恩达教学点扩建300平方米校舍,细算下来,教室新建300平方米,没有35万元下不来。“我自己先拿10万。”他说。振臂一呼下,朋友们纷纷出资,资金很快筹齐。一年以后,一个窗明几净、设施完备的新教室落成,半年后还升格为完全小学。

为强化效果,李纯民组织开展了长期的兴教助学活动,并于2007年设立“齐兴助学基金”。为了筹款,李纯民没少动心思。“身为中国人,怎么能不去西藏看看?”“没去过西藏,可是一生最大的遗憾!”也是从那时起,他几乎每年都会“呼朋引伴”进藏一次,每次少则四五人,多则十几人,这些朋友都为“齐兴基金”捐了款。在李纯民的宣传影响下,身边的同事、朋友和亲人,还有素不相识的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很快就募得100多万元捐款。至李纯民2012年退休时,共筹集300余万元,其中,他个人捐款超100万元。

“齐兴助学基金”最初有两个用途。每年以“园丁奖”和“勤学奖”的形式,拿出一部分资金奖励在偏远地区工作的老师和家庭困难、成绩优秀的学生。同时,还组织“一帮一、结对资助”助学活动,以每名学生每月400元生活补贴、每年4800元的标准,结对资助类乌齐贫困生。目前已开展到第4批,共31人次接受资助,李纯民本人资助两名学生,其中一位已经大学毕业。

2014年,已经退休的李纯民又回到类乌齐,实地考察时发现,随着国家投入的加大,教学条件已经有了极大改善,可农牧区的孩子依然很少能有机会走出雪山看看外面的世界。“学《鹅》这首古诗时,很多孩子都没见过鹅长什么样。”李纯民说。

他决定创造机会,组织孩子们“到天安门看升国旗,到天津看大海”,让他们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并取名“天天向上”活动。就这样,“齐兴助学基金”又有了第三个大用途——承办“天天向上”活动。

2014年9月,首期“天天向上”活动启动,6个孩子和2名老师参加活动,2015年增加到20人。2016年起,天航局接过了接力棒,开始携手“齐兴基金”实施“天天向上”活动,并且每年出资10万元。如今,活动已经开展了10期,来自类乌齐15所中小学的160多名优秀学生和基层教师代表完成了京津之行。

近年,“天天向上”活动的外延不断拓展,天航局的领导干部积极参与“一帮一资助类乌齐籍困难大学生”,共资助大学生97名,累计捐助47万元。员工为类乌齐县岗色乡学校学生宿舍改造捐赠26万元,解决128名师生的冬季供暖问题;捐款50万元改造吉多乡小学等6所学校学生浴室设施,使该县各乡镇小学学生洗澡问题全部得到解决。近两年,天航局先后3次协助组织天津医院的专家到西藏为肢体畸形的患儿实施矫形手术,组织数名患儿到天津、成都等地接受手术治疗或术前检查。2024年9月,中交集团为数名患儿捐款60万元用于手术及相关费用,目前已有4名患儿先后到天津、成都等地接受手术治疗或术前检查。

从2007年到2024年,李纯民把这份浓浓的爱心从天津、北京延续到西藏类乌齐,这份暖暖的爱意从海拔零点传递到雪域高原。

地址:中国北京德胜门外大街85号 邮政编码:100088 E-Mail: bjb@ccccltd.cn(我要投稿

电话:86-10-82016500京ICP备0600554号Copyright@2008 中国交通建设报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服务:中国交通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电话:010-82016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