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首页
首页>交通建设报>第四版
查看全部期刊
精彩内容

智造“天下第一锤”

起重船“一航津泰”搭载十二锤联动锤组协力开展振沉作业 董永贺 摄

本报通讯员 韩铭来 杜宇飞

从中山向深圳侧俯瞰伶仃,一座气势恢宏的跨海大桥蜿蜒于波光粼粼的海面之上。“巨龙”的尽头是一只振翅欲飞的“鲲鹏”,这便是深中通道西人工岛。

要在茫茫外海凭空建造出如此大体量的海岛,并达到百年的质量标准,听似天方夜谭,但中交建设者们却把它变成了现实。2011年,他们曾在港珠澳大桥建设中,将120个钢圆筒沉入海底,实现东西人工岛“当年动工,当年成岛”的世界奇迹。这其中,液压振动锤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建设深中通道西人工岛的任务却让一航局团队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人工岛建设方案沿用独创的大直径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倍感压力的是,此番要打的钢圆筒更大、更高、更重,筒身直径28米、高35至40米、重650吨,是全世界施工中采用的最大钢圆筒,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筒”。

更大的钢圆筒意味着需要更强的振动锤组,经研讨,大家决定将振动锤数量增加到12个,但装备升级,并非简单的数量叠加。

12锤联动振沉系统由吊架、振动锤、同步装置、共振梁、液压夹具和同步设备等组成,通过同步轴和同步齿轮箱传递实现机械同步,助力钢圆筒稳稳入海。整套振沉体系庞大、结构复杂、零部件种类繁多、装配精度要求高,组装调试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为确保万无一失,一航局团队抽调一批拥有港珠澳八联动锤组装配经验的业务骨干集中攻关,对锤组、箱梁和连接部分的施工进行了优化分解,最终敲定方案。

其中最关键的一环,便是锤组和动力柜之间连接的液压油管。每台动力柜有3条90米长、68吨重的油管与振动锤相连。每条油管又由6根15米长的油管组成。也就是说,12台动力柜共有注满液压油的油管216根。从集装箱中一根根吊运出来后,油管被一捆捆展开铺平、编号、对齐、连接,为保证万无一失,全部流程全靠“人拉肩扛”。2017年4月21日,锤组与动力柜实现油管完全对接,布置监测点结束,集控台程序调试完成。团队又对每一个接头、每一条螺栓、每一个阀门进行了细致检查,对每条液压油管进行循环排气,保证液压系统同步进行。

随着12台动力柜震撼又均匀的轰鸣声响起,通过油管连接的另一端,12台振动锤同步振动起来。振沉系统安装调试顺利完成。

万事俱备,2017年5月1日,世界最大的振动锤组迎来了“大考”。4000吨起重船“一航津泰”与38.5米、相当于13层楼高的钢圆筒相向而立。锤组内外、船舶上下,所有人员紧张有序作业。

如果说800多吨的锤组是将钢圆筒振沉的“如来神掌”,那么这些油管便是锤组的“输血管”。一根根粗壮的输油管,一端连接起重船,一端插入锤组,为12个振动锤同步产生巨大击打力,将钢圆筒精确地“摁”到指定位置。

“锤组准备完毕,开始挂锤!”对讲机中发出清晰指令。12根比手臂还粗的钢丝绳立即挂套在“一航津泰”前端的挂钩上。锤组开始起吊,拖轮随即就位。“一航津泰”缓缓将首个钢圆筒调至指定位置。随后,在12联动锤组隆隆的响声中,深中通道首个钢圆筒成功振沉。

从无到有,从运用技术到研发技术,建设者们用锐意进取的姿态建造出的振动锤组,不仅仅在国际上赢得“天下第一锤”的美誉,更推动中国外海筑岛技术从探索走向成熟,一步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

地址:中国北京德胜门外大街85号 邮政编码:100088 E-Mail: bjb@ccccltd.cn(我要投稿

电话:86-10-82016500京ICP备0600554号Copyright@2008 中国交通建设报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服务:中国交通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电话:010-82016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