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首页
首页>交通建设报>第四版
查看全部期刊
精彩内容

在明珠湾“量身定制”国际化滨海新城

编者按:2023年1月,中交城投投资,四航局、二航局承建的广州南沙新区明珠湾区起步区灵山岛尖区域城市开发与建设项目荣获2022-2023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成为国内首个获此殊荣的区域综合开发项目。从前期策划、施工组织、过程控制,项目建设团队对标世界一流,打造精品国际化滨海新城,用“绣花”的标准,建设一砖一瓦、一路一树、一桥一景。

广州南沙新区明珠湾区起步区灵山岛尖区域城市开发与建设项目鸟瞰图。 中交城投供图

本报通讯员 梁万清 陆冲 张家娟

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古往今来,城市建设的初衷与最终都是为了人。2023年1月,广州南沙新区明珠湾区起步区灵山岛尖区域城市开发与建设项目荣获2022-2023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成为国内首个获此殊荣的区域综合开发项目。

由中交城投投资,四航局、二航局承建的灵山岛尖项目开发面积3.5平方公里,采用“投资+施工总承包”模式,建设内容涵盖市政路网及配套工程、桥梁工程、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海岸及滨海景观带建设工程、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等,是广州市首次引进央企合作投资建设的大型基础设施综合项目。

“项目开工建设伊始,我们就坚定了创建国家优质工程奖的目标。”灵山岛尖项目总承包部总经理李俊勇说。项目建设团队提出要创广州市最好的建设工地,建广州市最好的样板工程,对标世界一流,打造精品国际化滨海新城。

目前,灵山岛尖已成为南沙乃至广州对外展示的窗口,也成为广大市民“打卡点”。

“绣花”功夫铸精品

从前期策划、施工组织、过程控制,灵山岛尖项目总承包部编制《安全质量管理工作标准化流程》《标准化施工作业指导书》等50余项规章制度,全面开展“首件制”,实施样板引路,按“高于标准、强调过程、注重细节”的原则评选“亮点工程”,持续开展品质再提升专项活动,用“绣花”的标准建设一砖一瓦、一路一树、一桥一景。

南沙区凤凰一、二、三桥是连接黄阁、灵山半岛、横沥半岛以及珠江管理区的主要通道。“群桥未通前,村民前往区政府需要绕道5公里以上的路程,现在三座桥通车了,去区政府单程时间至少节约一半。”珠江管理区居民李大叔说道。

二航局建设的凤凰二桥工程主线全长2145米,主桥设计为葵花型拱桥,中间四跨为拱形,相邻两个拱形之间以一个小拱形相连。这种拱上加拱的独特设计,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

“为确保凤凰二桥桥梁稳固和主桥葵花造型形态轻盈优美,主拱圈钢筋采取加密设置,钢筋之间的缝隙不超过2厘米。这对混凝土石子大小的控制和浇筑后混凝土振捣提出了更高要求,浇筑之后很容易因混凝土中石子分布不均匀和振捣不到位产生裂缝等质量隐患。”凤凰二桥项目总工秦星介绍道。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项目建设团队优化了施工工艺,同时改进了混凝土配合比,将5至25毫米的碎石通过“二次加工”得到级配更低的碎石作为骨料,加入素纤维,解决了混凝土下料和振捣难题,增加了抗裂性能,施工质量也得到保证。

在二桥主拱施工中,由于分段浇筑,主拱连接缝难免会出现细小的错台和拼接缝,控制不好就可能变成拱圈的一条条“皱纹”,影响拱圈“颜值”。如何保持主拱圆滑曲线,不出现“皱纹”?这对项目技术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项目团队最终选择了拼缝更严密、线形更流畅且不易变形的预制钢模板。施工时,通过精准调节模板支架高度和模板肋条下方垫块的厚度,实现完美曲线。模板拼装前对模板进行细致处理,确保模板光滑平整,拼接处严丝合缝。经过测试,效果良好,应用到主拱施工后,拱圈上没有出现“皱纹”,主拱“颜值”大大提升。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建设团队还解决了多跨连续葵花形砼拱桥的结构体系和建设条件复杂等技术难题,不断攻占“技术高地”破解难题,强化施工安全质量管理,匠心打造精品工程。凤凰二桥先后获评广东省土木工程“詹天佑故乡杯”奖、“广东省市政优良样板工程”。

智慧新城满足人民新期待

走在灵山岛尖道路上,不时可以看到无人驾驶汽车、城市智能环卫车驶过,这是灵山岛尖智慧城市建设的应用的缩影。“乘坐很舒服,平稳舒适,还可以用语音开灯和开空调,非常方便。”体验乘坐南沙智能小巴的灵山本地居民说。

作为首批开展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的地区之一,明珠湾起步区划定了7公里智能驾驶示范段,通过修建“聪明的路”匹配“智慧的车”,实现高效的“人车路协同”和跨域信息联通。同时,在灵山岛尖市政道路上,还建设多功能智慧灯杆、平安城市视频监控、车路协同V2X感知系统及信号控制系统、智能路网标志、全息感知系统、智慧候车亭等智慧城市设施及相关支撑应用平台,它们能够和无人驾驶车辆进行“对话”,成为实现车路协同的“触手”。

灵山岛尖全路段实现“感知”后,可以做到更精细化的交通管理,像路口运行态势监管、车路事件联管等,为无人驾驶车辆提供调度决策,如规划车辆运行线路等服务,市民在智慧候车亭可以了解公交、政府公共、周边游玩等方面信息。

除了城市空间地面运维,灵山岛尖智慧城市建设还为城市运营的地下管理提供极大的便利,可以精准把控“城市脉搏”。通过数字孪生应用,灵山岛尖地下市政综合管线可以实现精准定对接,一“望”便可知“症结”所在,从而精确做到“药到病除”。

得益于“绿色生态、低碳节能、智慧城市、岭南特色”的落地,灵山岛尖正朝着创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智慧城市建设应用典范稳步迈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目前已吸引国际风险投资中心、南沙国际贸易中心、越秀国际金融中心、粤海湾区中心、小马智行等30多家总部企业进驻,南沙明珠金融创新集聚区揭牌,引进20多家科技型、创新型企业,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助力明珠湾区“以城促产、以产兴城”。

“大小海绵”造就“会呼吸”的城市

亚热带季风性气候的广州南沙,每年三月进入雨水高发的季节。河涌与江流纵横交错的明珠湾起步区多面环水,防台防汛压力较大。

在灵山岛尖项目规划设计之初,广州南沙明珠湾起步区就遵循“以人民为本”的城市设计策划理念,始终设身处地想象“假如我在此生活”,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进行全方位统筹考虑,运用“大海绵+小海绵”开展海绵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并入选广州首批“海绵城市”试点片区。

灵山岛尖水域河流与珠江出海口交汇,这对排涝体系的建设提出了更高、更复杂的要求,既要考虑汛期与潮汐规律,又要考虑城市自然蓄水和净水功能的发挥。“灵山岛尖采用了低影响开发的雨水系统设计,采用生态河湖建设和潮汐水流调节等复合措施,创新性采用了‘大小海绵’的设计原理,实现水岸与城市空间的融合。”总承包部总工何锦明说。

2022年5月10日至13日,广东迎来年内强度最强、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强降水过程,南沙区暴雨预警信号升为橙色,全区出现了暴雨到大暴雨,多处出现“水浸街”。虽然灵山岛尖也是大雨倾盆,但是通过凤凰一桥进入岛内,道路清晰可见。南沙5路公交车司机对灵山岛尖的海绵城市体会很深。

“海岸上建有5个水闸和1座泵站,形成河涌调蓄、水闸自排与泵站抽排相结合的片区防涝体系。”总承包部安质部经理顾纲介绍道。在暴雨期间内河涌和外江水位都瞬间增长的情况下,泵站每秒可排20立方米的水,使灵山岛尖内河涌水位常年保持在4.7至5.2立方米之间,让该片区既不发生内涝,又能保持良好景观水位,具备200年一遇防洪能力标准,成为一块名副其实的吸水“大海绵”。

而“小海绵”则分布在岛上的波纹花园、生态草坡、下沉式绿地和屋顶绿化等处,运用自洁式透水砖、透水仿花岗岩等材料,以及生态停车场、植草沟、下凹式绿地、植被缓冲带、雨水花园等海绵技术替代管渠系统,实现雨水的滞留、渗透、净化和蓄积。“我们建设的雨洪公园就具备了‘渗、蓄、净、滞、用、排’功能,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约80%,大大提高了区域内涝防治能力。”顾纲说。

灵山岛尖“大小海绵”共同调节吸纳,能弹性适应环境变化并较好地应对自然灾害,保障区域内的水生态环境,实现水岸与城市空间的融合,达到“大雨不内涝、小雨不积水”,让市民更亲近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我们建的不仅是一座城市,更是一座宜人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公园。”中交城投党委书记、董事长丁仁军说。2022年“五一”假期,灵山岛尖迎来了新城建成以来人流最高峰,入岛车流量超3.3万辆次。7000多米的超级生态堤上立起了一顶顶帐篷,市民们沐浴着阳光,青青柳丝绦随风摇摆,树影婆娑间莺燕鸣啭,说不尽的惬意。灵山岛尖片区也获得了全国首个绿色生态城区规划设计三星级标识(最高级)、亚洲都市景观奖、亚太地区景观设计奖等多项荣誉。灵山岛尖昔日一纸蓝图,已跃然成型,这座新城以其独有的生态活力、高品质的城市配套,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地址:中国北京德胜门外大街85号 邮政编码:100088 E-Mail: bjb@ccccltd.cn(我要投稿

电话:86-10-82016500京ICP备0600554号Copyright@2008 中国交通建设报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服务:中国交通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电话:010-82016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