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两岸画“长虹”
合江长江公路大桥最后一段拱肋待合龙 何继弘 摄
本报通讯员 胡萍
清晨7时,天朗气清。蒙蒙细雨洗礼过的江两岸,白瓦清透,草木清翠,一条明亮的彩虹横贯天际,与合江长江公路大桥遥相呼应。“长江两岸画‘长虹’,我们终于做到了!”望着同事们彻夜奋战后的胜利“果实”,振华重工合江长江公路大桥项目总工程师何继弘欣然地笑了。
由二公局、振华重工参建的四川合江长江大桥是世界最大跨径飞燕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其巨大的弧形拱肋及桥梁主体的有机连接,让隔江相望的两岸居民终于有了“盼头”。大桥横跨长江,500多米长的主跨一跨过江,宛如长虹,振华重工负责大桥主拱以及边拱的钢结构生产制造及焊接工作。
2019年1月,随着人机料的陆续进场,大桥现场拼装战役打响。大桥呈彩虹状横跨两岸,上下游分40段拱肋,依次从岸边向江中心吊装、拼接,最终合龙落成。“在架设过程中,已完成拼接的柔性拱肋呈现出悬臂状,依靠上百根钢绞线挂扣在两岸的临时塔上。”何继弘回忆说,“越靠近中心点,悬臂越长,吊装焊接难度越大,施工风险越高。”
6月15日,大桥顺利完成9号拱肋段的吊装,随即进入何继弘口中最难的部分——中心点合龙。此时,拱肋悬臂已经长达220米,全靠钢绞线的牵引力悬在半空中。现场团队迫不及待地启动最后分段的吊装。“长悬臂状态持续时间越长,不可控因素就越多。只有缩短合龙前长悬臂的持续时间,我们的心才能落地。”何继弘说,
然而,好事多磨。6月17日,现场团队铆足了劲儿冲刺最后节点。突然,桥位施工平台出现一丝晃动。大家还没缓过来,就看到“四川长宁县突发6.0级地震”的新闻。大桥距离震中仅88公里,且后续5级以上余震不断。突如其来的险情让何继弘把心提到了嗓子眼,手心里全是汗。“必须尽快完成合龙!”望着逐渐靠拢的主拱,项目团队立刻达成一致。
与时间赛跑。距离合龙只差最后三步——线型精调、拱肋锁定、嵌补段焊接。“弧形超大拱肋往往由多个拱段和嵌补段拼接而成。”何继弘说,项目团队需事先进行拱肋锁定,固定焊接空间。为了更精确地完成这项工作,精调、锁定两道工序必须在同一个夜晚完成,精调之后的拱肋直接锁定,继而进行嵌补段焊接,避免昼夜温差带来的热胀冷缩造成桥体变形。
7月3日晚上10时左右,拱肋的线型精调开始。深夜12时,随着主拱吊装完成,左右拱肋线型、错边等都调整到位,早已等在桥位现场的项目团队立即带领装配工、电焊工投入到拱肋锁定工作中。“天气预报说凌晨1点多可能会下雨。”就在大家热火朝天地奋战时,天气监测员老李的紧急预警,给大伙儿泼了盆冷水。果不其然,锁定工作开始半个小时后,天便下起毛毛雨,此时焊接工作已经完成了一半。“已经完成的焊缝不足以抵挡日出之后的受力。”何继弘愁极了,如果此刻选择撤离,不仅需要将所有已经完成的焊缝割除,且所有的调整、焊接工序必须重新来过。
雨越下越大。站在高达128米的拱顶,现场团队每个人身上都湿透了,但没人抱怨一句,甚至直接在雨中讨论起了雨停后的锁定计划,“老刘,等雨停后,你和老雷先上左幅,开始点火烘干。”“老李,你跟在他们后面锁定。”何继弘周密地安排起下一步工作。
3小时后,雨渐渐停歇,“拱肋锁定战”和“嵌补段焊接战”同线打响。只见,所有割距复燃,有人开始进行接头烘干,有人开始拿起焊枪。没一会儿淡蓝的火焰便在蒙蒙黑夜中划出一道道绚烂的弧光,点亮星空的同时,也照亮了所有人的希望。
“同志们给力,终于完成了!”7月4日凌晨6时,几经波折,主拱合龙焊接任务顺利完成,望着大桥宛如彩虹般稳立在江波之上,何继弘激动不已,“我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正当大家整理工具打算撤退时,天空又开始飘起雨花,但此刻大家的心头早已晴空万里,乌云不在了。
地址:中国北京德胜门外大街85号 邮政编码:100088 E-Mail: bjb@ccccltd.cn(我要投稿)
电话:86-10-82016500京ICP备0600554号Copyright@2008 中国交通建设报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服务:中国交通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电话:010-82016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