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首页
首页>交通建设报>第四版
查看全部期刊
精彩内容

陈元荣圆了“新房梦”

工作中的陈元荣 二公局 供图

本报通讯员 董晨曦 代珂

2020年春节前夕,陈元荣一家终于搬进了期盼已久的新房,开开心心地期待着更好的新年。

40岁的陈元荣是贵定县新巴镇乐邦村人,家里有70多岁的父母和两个上小学的女儿。离异的他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支柱,平日里收入不够日常吃穿用度,最困难时甚至几年都没买过新衣服。家里的老房子早就想翻新了,但对陈元荣来说,这只能是一场梦。直到二公局建设者的到来,这一切变成了可能。

2017年9月,二公局贵黄项目建设团队进场,负责承建的阳宝山特大桥所在地就在新巴镇。听说这群人要在峡谷之间修一座大桥,陈元荣觉得很神奇,还跑去现场看了好几回。“那时候我并没想到这座大桥会给我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陈元荣回忆说。

2018年初,项目部贴出招聘公告。陈元荣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项目部应聘,并成功入职,在施工现场干一些简单工作。有一次,陈元荣听到工友们讨论技术工人的待遇,动了心,心想如果自己也能成为技术工人,那养家糊口就没有问题了。

陈元荣敲开了项目党支部书记房建峰办公室的门。“我们全力支持当地村民学技术,让他们有一技之长。”房建峰说。得知陈元荣会开车,项目部研究决定,安排他学习驾驶挖掘机,由一名挖机师傅一对一指导。

陈元荣很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每天虚心请教、勤奋练习,最终顺利考取了开挖掘机所需的相关证件,正式走上了挖掘机操作岗位,月收入达到约7000元,不仅解决了养家糊口的问题,多年来的“新房梦”也不再遥不可及。两年时间,家里便盖起了新房子,经济状况逐渐好转。陈元荣最开心的事情还是有条件送孩子去外地读书,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项目上像陈元荣这样的当地工人有近百人,项目在提供岗位的同时,对于有意愿学习技术的,项目部都尽力提供机会。同镇的李瑞财也在项目学习了打磨技术,从事打磨桥面板的工作,收入比之前务工翻番。

对于大山里的人来说,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出过大山,更别说出去打工赚钱。高速公路能修到家门口对他们来说是天大的喜事。加上红军曾在长征途中两次经过贵定县新巴镇,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陈元荣也希望交通便利之后,自己的家乡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那样,村民们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我特别开心可以在项目部工作,不仅让我挣到了钱,也为自己的家乡干了点事,以后大家走出大山也方便多了。”陈元荣高兴地说。

“高速公路通车以后,肯定会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我们也一直致力于脱贫攻坚,为当地做更多的实事。”房建峰介绍说。除了就业扶贫,项目逢年过节都会安排志愿者慰问当地贫困户。2019年11月4日凌晨2点,德新镇喇亚村苗田组发生一起民房火灾,房建峰带领志愿者第一时间详细了解受灾情况及临时安置情况,送上了关怀慰问和棉服、被褥等生活用品。

贵黄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将进一步完善贵州省高速公路网络,提升贵阳至长江三角洲、长株潭城市群通道运输能力,解决人流、物流、商流交通问题,对少数民族同胞的出行、求学、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项目沿线的烟叶、苗岭贡茶、酥李、紫蒜等特产将更方便快捷地销售到全国各地,带动沿线人民走向美好新生活。

地址:中国北京德胜门外大街85号 邮政编码:100088 E-Mail: bjb@ccccltd.cn(我要投稿

电话:86-10-82016500京ICP备0600554号Copyright@2008 中国交通建设报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服务:中国交通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电话:010-82016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