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首页
首页>交通建设报>第四版
查看全部期刊
精彩内容

组合拳打垮“拦路虎”

翻车机房外观 邱逸芬 摄

本报通讯员 李冬梅 段昌勇

“连续3天每天只能打下1根桩,照这样下去,5月底完成翻车机房咬合桩打设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望着偌大的施工现场,时任一航局荆州项目工程部长的袁路路犯了难。

荆州煤储基地一期翻车机房工程距离长江大堤不足一公里,出于防止管涌、保卫长江大堤的需要,必须在6月汛期前停止一切桩基施工。而桩基施工一旦不能如期完成,后续施工任务至少将浪费两个月的宝贵汛期时间。

“5·31桩基施工节点,必须雷打不动!”掰着指头计算进入汛期的日子,袁路路有些焦虑,“一开始还以为是北方队伍初到南方,不适应当地施工条件。可连续观察3天后,才发觉事情没那么简单。”

原来,按照设计要求,咬合桩打设使用全套管全回转钻机,桩基成孔过程采用抓斗取土的施工方式。同时为避免钻孔过程出现管涌现象,钻进过程将不断进行孔内灌水返压。在黏土层施工时,抓斗尚能大块大块地取出土来,钻进速度还算正常,可一到粉细砂层,整个速度就变慢了许多,且越深的地方抓出的东西越少。

“袁工你看,孔里的砂子都漂在水面上,抓斗抓上来的只有很少一点,效率太低了。”查找问题时,工人们向袁路路反映。看着取出来的砂子,袁路路马上发现了问题:“这哪儿是一般的砂啊,细得跟面粉一样,在水里一涮,都从抓斗缝隙里流走了,能挖出来才怪了。”

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袁路路立刻组织现场研讨,再加上前后粉细砂层施工速度的对比,项目部锁定了“面粉砂”这一“元凶”。

如何让“面粉砂”难逃“法网”呢?袁路路和青年员工们开始了技术攻关。分析特性、查资料、求教相关施工专家……几轮“头脑风暴”后,“旋挖钻”工艺走进了袁路路的视野。

“面粉砂”细是细,但强度低,而旋挖钻正适合开挖这样“柔软”的土层。旋挖钻采用土层双底捞砂钻头取土,另外适当增加钻斗内流水孔面积,减少钻斗起拔过程中顶部和底部的负压,便可减少孔内泥浆的流速。同时,在施工中降低钻头下放和起拔速度,减少钻头与套管之间的泥浆流速,减少冲刷。

施工中,考虑到旋挖钻作业钻杆提升高度有限,项目部采取了抓斗和旋挖钻相组合的施工工艺,先由抓斗进行旋挖钻受限部分的成孔施工后,再使用旋挖钻进行作业。为了增加旋挖钻作业时间,提高效率,项目部还在桩基施工区域周围垫土加高原始地面,尽可能地为旋挖钻作业创造条件。

抓斗和旋挖钻这套组合拳一经打出,效果立竿见影,桩基施工效率迅速提升,袁路路多日紧皱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5·31”的施工节点也在预期中顺利完成。

随着400余根咬合桩直插地下,环环紧扣,一道“铜墙铁壁”为翻车机房深基坑构建起最坚固的安全屏障。

地址:中国北京德胜门外大街85号 邮政编码:100088 E-Mail: bjb@ccccltd.cn(我要投稿

电话:86-10-82016500京ICP备0600554号Copyright@2008 中国交通建设报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服务:中国交通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电话:010-82016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