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首页
首页>交通建设报>第四版
查看全部期刊
精彩内容

写春联

彭清甫

过春节,贴春联,是我们中国人乃至全世界华人千百年来的传统习俗。作为红色喜庆元素“年红”的一种,春联之于年,就像酒之于宴席一样不可缺少。除夕这天,当人们将大红春联往门上一贴,顷刻间焕然一新、喜气萦绕,年味就这样来了。

自我朦胧记事起,每年除夕这天上午,我都会在一旁看着父亲写春联。父亲不光写得一手好毛笔字,徒手裁纸也是一项绝活。他裁纸从来不用刀,无论多厚的一沓纸,只见他将纸张在桌边对折叠好,一手压住,侧步一撕,分开的纸页,边线跟刀子裁得一样齐整。父亲裁的纸有自家的,也有送给邻里乡亲的。然而他们大都不会写春联,年年过年都是请父亲帮忙。我家那土坯院墙围成的院子里,邻居进进出出,都是为了春联,谈笑声不断,煞是热闹。

待到我年纪稍长,有了一些写毛笔字基础,父亲就要我练习着写春联了。有一年的除夕日,父亲对我说:“今年写春联的事让你来吧,试试手,凡事总要有个开头。”看着因紧张迟迟不敢下笔的我,他笑着鼓励我要大胆落笔,再是运笔时候手腕一定要柔和,不能僵硬,那样是写不好字的。对于我写出来的字,好的地方他给予肯定,不好的地方指出缺陷,同时用笔在一旁示范。就这样,之后我们家写春联这项任务就落在了我的肩上。

年底的乡村年集煞是热闹,各色年货,琳琅满目,人们摩肩接踵,人声鼎沸。其中不乏写春联的手艺人,现场支起一张案板,笔墨纸砚一应齐全,即兴挥毫,现写现卖。小时候我非常佩服他们,羡慕他们的书法水平。20岁时,我也学着他们的模样,在年集上置一摊位,写起春联来,当时一方面是想挣些零花钱,更重要的是,想借此机会锻炼锻炼,见识场面。第一次出摊,在大庭广众面前“出手”,心里既紧张又兴奋,不过写着写着就适应了。边上围观的人不少,有来买春联的顾客,也有来看字写得怎么样的,还有来凑热闹的。买春联的主顾,这个说:“我选了一对词句你给写一下”,那个说:“我要两个大‘福’字”,还有人说:“我的牲畜圈门上还缺一幅对子……”忙的不可开交。待人稀客少,有空闲我便请一个朋友帮忙照看摊位,自己则跑去逛年集,也看看其他卖春联的人写字,遇到有书法不错的,便与之相谈交流,以笔会友。

一年又一年,后来的年集上,开始出现了印刷品春联,传统的手写春联市场受到的冲击越来越大,我写的春联也不像以前那么好卖了,望着那些印刷品摊位前趋之若鹜、兴高采烈的顾客,内心顿生一种萧条落寞之情,不由暗发一声感叹:时代变了,这是逆转不了的。

来到上海工作10多年了,再也没在老家的集市上写过春联。但是,几年前,当地政府和文化馆开始联合举办“送春联下乡”活动,为当地群众免费赠春联,并邀请我去参加,我便欣然前往。现场桌案分成两排,一字摆开,大家聚在一起,泼墨挥毫,交流谈心。前来领春联的当地群众早早地就来了,在那里围观等候,我们一边写,他们一边拿,尽力满足他们的要求。现场人来人往很热闹,这种久违的感觉,令我既熟悉又陌生。

过年回家,家里每年除夕贴的春联,我都亲手写,用的是商店里买来的红纸,我喜欢裁纸的感觉,喜欢这种古老的方式,而不是用那种成品的带有底色花纹图案的对联纸,更不会跟风去买那种各式各样花里胡哨的成品春联,固然它们看起来貌似高端大方,但是上面那些字的边缘全部修理的齐齐整整,没有了笔锋,也就没有了书法的韵味。

辞旧迎新的春联,迎祥纳福的春联,美好祥和的春联,憧憬祝愿的春联……我用手中的毛笔,在传承着先人们的文化传统中,在一种愉悦的心情里,续写着一种年的情怀。 (作者单位:振华重工)

地址:中国北京德胜门外大街85号 邮政编码:100088 E-Mail: bjb@ccccltd.cn(我要投稿

电话:86-10-82016500京ICP备0600554号Copyright@2008 中国交通建设报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服务:中国交通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电话:010-82016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