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首页
首页>交通建设报>第四版
查看全部期刊
精彩内容

袁宝文的“新搭档”

本报通讯员 廖彩云 赵云生

说起潜水员袁宝文的“新搭档”,项目上人人赞不绝口,袁宝文更是笑得合不拢嘴。

迪拜哈斯彦清洁煤电站取排水管道项目主体工程位于水下,GRP管道安装于水下十几米的地方,属于海底隐蔽工程。海上每隔150米,就有一个直径大约1米的检测口。从前,“蛙人”袁宝文穿戴好潜水设备,打开检测口,潜入4米直径的管道内部,检查管道衔接、破损情况。“管道里黑黢黢的,只有水下探照灯带来的一点亮光。海水很浑浊,我也看不太清楚,唯一的指引就是安全绳。”袁宝文说。寂静的空间,窒息的感觉,不寒而栗的压抑感,在海底深处做精细监测工作危险重重。

而现在,袁宝文有了“新搭档”,一切困难迎刃而解。

袁宝文看了看身边这个方头方脑的“家伙”,满意地拍了拍它的“肩膀”。

袁宝文的“新搭档”是项目部从国内引入的水下视频拍摄机器人。它能够在水下300米的深度进行拍摄,并通过200米长的信号电缆将拍摄到的信息实时传送到地面控制站。6个小型螺旋桨推进器为它提供2公斤的推力,“肚子”里的大容量电池能支撑它在水下连续工作约2个小时。机器人周身铝合金框架,可以被轻松地拎在手里。

“袁师傅,给您介绍个好帮手,以后下管检查的活儿交给它就行了。”那一天,技术员马伯飞笑嘻嘻地把“新搭档”介绍给袁宝文。看着袁宝文半信半疑的表情,马伯飞来到一个检测口,熟练地操作起来。只听“扑通”一声,机器人顺利下水,地面控制台上随即清晰地显示出水下的情况。只见机器人移动着胖墩墩的“身体”,小心翼翼地驶入管道检测口,灯光亮了起来,机器人在水下灵活地移动,带有多倍变焦的高清摄像头及时地将管道内的情况传送到控制台,整个过程动作娴熟,一气呵成。

“从机器人调试下水到最后回收,仅用了十几分钟,回传的影像也很清楚。中国的高科技,真是不一般!”马伯飞满意地点点头,笑呵呵地把机器人交到袁宝文的手上。

项目上像袁宝文这样的“蛙人”有108名,每天潜入深海作业,冬寒夏暑,十分辛苦。“现在有了这位特别的‘搭档’,我们的工作难度下降了,工作效率和质量提高了,家人再也不用为我的安全担心了。”袁宝文笑着说。“能够干这世界之最的水下管道工程,我很骄傲!”

地址:中国北京德胜门外大街85号 邮政编码:100088 E-Mail: bjb@ccccltd.cn(我要投稿

电话:86-10-82016500京ICP备0600554号Copyright@2008 中国交通建设报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服务:中国交通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电话:010-82016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