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首页
首页>交通建设报>第四版
查看全部期刊
精彩内容

有种标准叫“超出规范”

本报通讯员 刘畅

从国际化到国产化,从70后到95后,由一航局“老中青”组成的“一航津平2”监造团队与振华重工,仅用10个月时间,便打造出世界最大、最先进的自升平台式碎石铺设整平船。建造过程中,这艘船舶的缔造者,展现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却也被扣上了“不讲情面”的“帽子”。

“铁面无私”的轮机主管

“林工,这只是细节上的小问题,而且也在规范之内啊。”轮机质检员潘世永说。可是,被称为“铁面无私”的轮机主管林凡刚,并没有理会他。和往常一样,林凡刚在报验通知单签上“拒收”二字,便到下一处检验去了。

别看林凡刚面相和蔼,但工作起来绝对是“黑脸包公”,大家没少领教他在质量上设的“高门槛”。在第一次污油水处理设备报验时,他就出了一记“铁拳”。“看这油水分离器仪表盘及外观,和‘毛坯’有什么区别,外观部件质量太差,一定会影响后期使用性能。”就这样,刚入库的污油水处理设备就被他不留情面地退回了厂家。

以后,只要有重要设备发货,林凡刚都会和振华重工的质检员到厂家“确认”,合格了才会“领走”。时间久了,大家也摸索出了“套路”:即使在符合规范的标准内,最次的要求也要上上档,更多时候的要求则是超出规范。就这样,整条船从一开始就定下了“高调子”。

林凡刚有20年的船舶轮机管理经验,但刚到监造组时,他对船舶建造了解却十分有限,“想指导别人,首先你要成为专家。”他笑着说。狂“啃”书本后,他才有了现在的“火眼金睛”。“比专家更专业”,是施工员对他的评价。

年轻的“老师傅”

“尺子、手电筒、鞋底”,是监造组副组长王明亮必备的“三件套”。每天,他都会在甲板上重复同一套动作:半趴在地上,用尺子量平整度;再拿手电灯光照,看是否在一个水平面上;最后再用脚“趟”,就是用鞋底蹭着地面走,哪个地方不平整,一试便知。

“我说王工,我从来没见过哪个人,像你这样挑剔的,就算是自己家装修,也绝不会抠细节抠到这样。”很多次,王明亮都逼得工人大发牢骚。一旦发现甲板平整度误差较大,他都会要求“返工”,大多数时候采用火工校平,严重的位置需要将结构割开再重新焊接。6000平方米的甲板面,就是在他的“监视”下成型的。

正如王明亮所展现的,他爱船,他可以把家搬到工地上。“交工77、交工79、津平1、津安2、津安3、一航津平2”,王明亮如数家珍,已经驻厂监造了6条船的他成了年轻的“老师傅”。

王明亮的“挑剔”深深地影响着他的徒弟,95后船体监造师汪品,他会要求将焊缝上面涂的油漆一点点打磨掉。在他心中,每一道工序、每一个流程都至关重要,只有逐步过了“关卡”,才能建出精品,对得起船体监造师的责任。

“这孩子心细、较真、爱学习,还重大局。”王明亮这样夸奖徒弟。有一段时间,项目上刚有一点空闲,王明亮给很久没回家的汪品批了一周假。但回家不到4天,汪品就主动回来了。“我看到微信群里大家的工作聊天记录,知道又忙起来了,所以就去买了返程票。”他笑着说。

不怕“麻烦”的人

“仅抬升框架机构制造就耗时4个月时间,还剩下6个月,怎么能如期交付?”2018年7月,眼见着整船交付时间所剩不多,监造组组长李家林急切地说。从那以后,他带领团队开始了“24小时作业”,吃饭轮流、工序不停。“这人不怕麻烦”是现场工人对李家林的评价。

夜里三点,李家林都会去现场清点工人人数。“去年9月是最缺人的时候,只有了解现场施工的人数,心里才踏实。”李家林说。后来,包括春节期间,每天每支队伍有多少人施工,李家林都“门儿清”。如此一来,质量保证了,时间上还足足节省出了近一半的时间,施工人员都觉得不可思议。

春节后上班不久,大家很是纳闷,李家林总在天蒙蒙亮就往外“跑”。后来得知,他趁着回家过年的“空儿”,做了一个手术。为不影响工作,不请假,特意找了一家全国连锁的医院,“这样换药方便些。”他笑着说。

80后船长秦金山,和李家林一样,也是不怕“麻烦”的人。当了7年船长的他,不仅用船经验丰富,对甲板设备也有独到的见解。有一次,秦金山从实际使用的角度出发,发现船上有3处设计不合理的地方,与设计人员据理力争,甚至自己着手画图,自行设计。就这样,羊角滚轮设计、滚柱导缆器设计、锚漂优化设计应运而生。从那以后,这位既会开船,又会画图的船长,在项目出了名。

“干一项工程,都希望比标准再高一些,能够有所突破。”这是监造组成员的初心,也是他们的行为规范。

地址:中国北京德胜门外大街85号 邮政编码:100088 E-Mail: bjb@ccccltd.cn(我要投稿

电话:86-10-82016500京ICP备0600554号Copyright@2008 中国交通建设报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服务:中国交通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电话:010-82016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