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首页
首页>交通建设报>第四版
查看全部期刊
精彩内容

在迪拜海底安装“金箍棒”

本报通讯员 侯健 刘志温

4月的迪拜热浪滔天,海浪汹涌。位于迪拜南30多公里的黄沙碧海间,由中国港湾承建、一航局参与施工的中东地区首个清洁燃煤电站项目正在紧张施工中。湛蓝的海面上,几十艘施工船紧密协作,有条不紊地将一根根巨型管道依次安装到海底。

“正在安装的海上GRP(玻璃钢)管道,是哈翔(哈斯彦)清洁燃煤电站项目的核心任务。这是当今世界最大直径、最大规模和最远安装距离的GRP管道施工,执行的还是国际最高标准。”项目经理洪凌云坦言,尽管项目开始前已做足了心理准备,但当他第一次看到实物时,他还是被震撼到了。

“管道安装总长度足足有40公里,分取、排水两条线路,总用管近2700根。单个管道就长18米,直径4米,重2.3吨,就像‘金箍棒一样’,在海里完成吊运、对接、安装,难度之大令人咋舌。”洪凌云说。更难的是,如此规模的GRP管道海上安装属世界首例。

考验建设者的,除了管道本身,还有海域带来的挑战。“施工海域海况复杂,最大浪高达4.8米。季风期间,风浪天气最长可持续20多天。由于海底管道安装的特殊性,每次风浪来临前,我们都需对已安装好的管道进行碎石锁定支护。近30艘施工船,单驻位避风组织也是不小的挑战。就像是古航海家对新大陆的探索,我们在一片迷茫中起航。”提起建设初期遇到的困难,项目总工陈强还是难以平静。

为攻克技术难关,洪凌云组织项目部特别成立了专项工作组,制定了从基槽开挖、垫层抛平到管道安装、回填密实的全套实施方案。可在安装的第一步——管道起吊上,他们就遇到了一大难题。

管道直径长、重量大,且玻璃钢材质易损坏,找到合适的抱箍并制定完善的吊装方案是关键。“那段时间,我们一边大胆实践、主动摸索,一边与公司技术中心取得联系,把大量试验数据传回国内,逐步优化改良出一套适合管道施工的抱箍定位系统。”陈强回忆说。优化后的固定抱箍一组两件,安装在待拼接管组两根管道的拼接端头处,像两只大手牢牢地固定住接头。管组拼接完成后,再进行定位抱箍安装,“在新的抱箍定位系统帮助下,每次吊装都能保证GRP管道平稳起吊,吊装难题迎刃而解。”

2018年2月24日,项目部开始海上首段取水管道安装。“虽然之前开展的很多次工艺试验都成功了,但轮到真正‘上战场’还难免有些紧张。”船舶调度李涛说。在一双双眼睛注视下,第一根管道静静入水,起重工、潜水员等水上水下紧张地忙碌着。由于水流、浮力的影响,找准管道位置花费了很长时间,海上首段管道安装整整用了6个小时,是计划安装速度的3倍。

“这样下去怎么能行?”洪凌云带领技术团队立即见招拆招,测试研发出双GPS测量监控系统。“我们通过GPS信号接收器获得船舶与吊梁空间位置信息,再通过扫描仪获得吊带上测点的空间位置,结合吊点与吊梁的位置关系,计算出管道上预定测点的空间位置。通过可视成像系统,电脑成像显示管道位置,便可以调整吊梁位置,进而控制管道轴线。”洪凌云介绍说。这套系统为管道下水、引导定位、管口对接提供了极为详细的位置信息。“双GPS测量监控系统是管道水下安装的一双眼睛,有了它我们都快失业了。”潜水员张洪海打趣道。

“安装只是困难中的一小部分,如何保证管道准确对接才是考验我们的终极课题。”陈强介绍道。管道入水后,潜水员全程跟踪,即时通告水下状态;指挥中心实时指挥起重船调整管组位置,待距离目标管1米处,起重船减缓速度,慢慢靠近目标管端口;距离目标管50厘米时,起重船缓慢下放管组,导索人员调整牵引绳将管组引导进目标位置;继续下放管组,直至安装完全贴合落实,进入管口对接施工。

“尽管项目施工执行的是国际最高标准,在安装精度方面提了很高的要求,但我们仍将最终对接的管口位置偏差控制在毫米级。”陈强骄傲地表示,管道安装逐渐步入正轨。

为进一步提高施工效率,一航局特意跨区域从赤道几内亚调遣4艘船舶到迪拜,进行境外跨区域跨单位船舶调遣。“高峰时段,我们可满足3艘安装船组同步进行施工作业,从单管安装的一天两根到一天八根,从管组安装的两天一组到一天六组,不断刷新自己创造的纪录。”洪凌云仍是难掩兴奋。目前,海下取水管道安装已完成近七成,一根根巨大管道安卧海底、紧密相连,静待履行新的使命。

地址:中国北京德胜门外大街85号 邮政编码:100088 E-Mail: bjb@ccccltd.cn(我要投稿

电话:86-10-82016500京ICP备0600554号Copyright@2008 中国交通建设报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服务:中国交通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电话:010-82016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