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首页
首页>交通建设报>第四版
查看全部期刊
精彩内容

一份特殊的礼物

本报通讯员 徐文学

通车前,二航局海文大桥项目安全员王世海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张记录着他三年来在海文大桥施工现场的照片光盘。这份承载着王世海三年记忆的光盘,来自于一个年逾6旬的退休老人——张光煌,他用相机记录下了海文大桥的建设过程,记录大桥建设者的点点滴滴。

张光煌是铺前本地人,小时候就喜欢坐在海边,望着大海对面的海口,“海的那边是什么呢?”张光煌对此充满了好奇。从老人的口中得知,400多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将原本连接的两地分割开来。“如果有一座天桥将两地连接就好了。”张光煌常常这样想。

成年后,张光煌如愿以偿,来到海口成家立业,可是回老家却成了他的一大困扰。“从文昌铺前镇去海口,走老路途经大致坡要3个小时的车程。后来海文高速通了,途经三江镇、罗豆农场,也要1个半小时的车程。”弯弯绕绕让年纪越来越大的张光煌有些吃不消。

2015年的一天,听闻海文大桥建设的消息,想到“天桥”就要架起,张光煌激动不已,直奔铺前镇,他决定用自己心爱的相机记录几代人梦想实现的全部过程。

“老人家,这里很危险,不可以随便走。”看到张光煌在施工现场外徘徊,王世海将他拦住。

“你好,不好意思呀,我是当地的摄影爱好者。”张光煌不好意思地说明来意。

了解到老人的想法后,王世海对老人由衷地敬佩。经历过许多工程,王世海明白老人家对大桥的期待。回到项目部,王世海将事情汇报给项目领导,受到高度重视。经过商讨后,项目部决定给张光煌一个“VIP”身份,让他能够自由出入现场,尽情拍摄大桥建设的全部过程。但是,在施工现场,必须有专门的安全人员陪护,或者提前找好安全的拍摄角度,保障老人的安全。

从此,张光煌经常出现在海文大桥的施工现场,重大节点也有他的身影。王世海有时会在一旁陪伴,一顶白色安全帽和一顶蓝色安全帽,像极了蓝天白云,映衬在海天之间。张光煌也将王世海在海文大桥现场记忆,记录在镜头里面。

“小王,这张光盘里面是你的照片,你们给海南人民送了一份‘大礼’,我给你一份‘小礼’。”张光煌将这3年的照片认真的整理,并刻成了光盘。

收到承载着自己记忆和老人心意的光盘,王世海激动不已,两个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互道一声“谢谢”。3月18日,海文大桥通车,张光煌从海甸岛的家出发,只用20多分钟就回到了铺前老家。

地址:中国北京德胜门外大街85号 邮政编码:100088 E-Mail: bjb@ccccltd.cn(我要投稿

电话:86-10-82016500京ICP备0600554号Copyright@2008 中国交通建设报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服务:中国交通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电话:010-82016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