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首页
首页>交通建设报>第四版
查看全部期刊
精彩内容

大海上扬起道道绚丽“彩虹”

  

亚洲最大、世界领先的挖泥船“浚洋1 ”在科伦坡港口城施工广航局供图   

本报通讯员 钟君敏 国玲 周富林   

“两年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今天映入眼帘的已是269公顷的陆地。”2019年1月17日,科伦坡港口城陆域形成项目完工的第二天,《人民日报》发文高度评价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项目创造了中国工程史上的技术奇迹。   

时间回到2018年6月,以世界领先、亚洲最大的中国交建旗舰工程船“浚洋1”为代表的四艘总价值超过4亿美元的超大型耙吸式挖泥船,同时出现在印度洋上,在港口城项目展开虹喷作业。有人撰文形容当时气势磅礴的施工场景:“船头喷出的‘沙龙’从不同方向划出完美弧线后冲向大海,远处看去恰如一道道金黄色的‘彩虹’。”   

这几道“彩虹”中,最绚丽的那一道是属于“浚洋1”的。2016年10月29日,“浚洋1”来到港口城施工现场。两年多来,“浚洋1”累计完成吹填量约2700万方,占整个港口城项目近4成的回填工程量,成为公司在斯里兰卡的一张“名片”。   

骄人成绩的背后离不开船舶团队的努力,在港口城的陆域上,始终有着这么一群追逐“彩虹”的人。“务必用好每一分钟!”这是“浚洋1”船长张裕山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浚洋1”建成投产的第一个项目就是科伦坡港口城,船长张裕山说,这是“浚洋1”和科伦坡港口城的“缘分”。“我们从中国远道而来,有幸参与到中斯‘一带一路’标杆项目建设,这是全船人员的荣誉。”为了发挥这艘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超大型挖泥船最大效用,张裕山每天都在驾驶台上“蹲点”指挥施工作业,从取砂、满载航行、虹吹、再到下一船次取砂,这样的工作“浚洋1”每天都在反复进行,并且每一船次他们都认真对待,每位船员都争分夺秒,力争缩短每一船次的运行时间。   

相隔不远的“万顷沙”,最先来到科伦坡,并于2016年9月28日傍晚,吹出了港口城项目复工以后的第一道“彩虹”,也吹散了长达一年半的停工阴霾。自此之后,“万顷沙”施工团队始终坚守在科伦坡港口城,推进各项施工任务。2017年12月17日,新华社发表题为《吹沙造地筑梦南亚——探访中国“万顷沙”号耙吸吹沙船》的文章,称它将“港口城填海造地的梦想变成现实”。   

2018年10月下旬,上航“新海龙”及“新海凤”轮通力协作、精密配合,按时优质完成总长度为3245米的防波堤最后一段堤心砂的抛填成型任务,确保了堤心砂进度和后续成陆施工任务的高质量完成。其中“新海龙”轮更是解决了港口城项目收官之战的最后一个难题——北口三级砂平台抛填,按期通过北口收口关键节点验收。北口各级砂平台间的衔接坡比不同,坡顶、坡脚、坡度均有标高偏差限制,抛填和艏喷精细程度创下新高。   

对于“新海凤”轮船长杨春雷来说,在港口城吹填作业的每一天,他始终坚持“三心”。信心,杨春雷不分昼夜,在驾驶台扛起重担,带领全体船员一起摸着石头过河;细心,全船巡查,是杨春雷工作重点之一,普通人看来无非是例行的检查,杨春雷脑海里呈现的却是两幅船容船貌“对比图”;真心,杨春雷没有华丽的言辞,却用平易近人的态度去倾听、开导船员,让他们有新的收获和启迪。   

269公顷的科伦坡新城,需要吹填超过7000万立方米的海沙,吹填面积相当于376个国际标准足球场。如此巨量的海砂并不能简单地“一堆了事”。“如果落砂点计算不准确,不仅会大幅增加吹填现场的平整难度,还将直接影响耙吸船虹喷连续成陆的可持续性,进而影响整个工程建设速度。”广航局科伦坡港口城项目经理刘志说。   

早在2014年,在编制科伦坡港口城吹填施工组织设计时,刘志便组织项目团队进行技术攻关,改进并沿用在科伦坡南港项目形成的“大型耙吸挖泥船虹喷加抛填整体成型填筑的施工工艺”,通过实践数据结合数学模型,得出虹喷的落砂点与连续成陆条件的关系方程式,在实践中编制虹喷施工网格图,对陆地形成顺序科学排序。为了精准测量这道“彩虹”的落砂点,广航局项目团队不分昼夜地在现场值班,采集数据。   

与此同时,船员们还需应付多变的天气。科伦坡属热带季风气候,经常是前一秒晴空万里、酷热难耐,下一秒便暴雨倾盆、凉爽宜人。开始的时候,他们总备着雨伞和雨衣,后来为了方便,出门的时候直接把雨衣往身上一套,顶风冒雨地跑到现场,撸起袖子就干。一天下来,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他们的雨衣都是湿的,“都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了,一件雨衣常常不到两个月,就褪色了。”刘志回忆说。   

2019年1月16日,清晨的科伦坡阳光灿烂,海风徐徐。随着“新海龙”轮机声逐渐停止,项目管吹作业也随之停止,269公顷土地在碧涛环绕中显得格外金光灿灿。斯里兰卡大都市与西部发展部部长拉纳瓦卡称赞“一带一路”倡议为斯里兰卡创新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他说,港口城项目正引领斯经济社会发展的深远变革,将大大助力科伦坡打造成为印度洋地区金融中心,实现斯城市发展的“量子飞跃”。

地址:中国北京德胜门外大街85号 邮政编码:100088 E-Mail: bjb@ccccltd.cn(我要投稿

电话:86-10-82016500京ICP备0600554号Copyright@2008 中国交通建设报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服务:中国交通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电话:010-82016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