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首页
首页>交通建设报>第四版
查看全部期刊
精彩内容

夜战毛竹沙

本报通讯员 曹阳阳 孙学东

入冬后的黄海毛竹沙海域,时常北风呼啸、巨浪滔天。这个离岸70公里的外海海域,是一航局承建的江苏大丰海上风电项目施工现场,也是国内海上风电项目离岸最远的施工工地。

2018年12月19日夜,全体施工人员登船,披星戴月驶入毛竹沙。一夜间,这里聚集了四面八方而来的数十条船舶,漆黑的黄海一隅变得灯火辉煌。“这个季节黄海东北季风不断,平均浪高超过两米。如果恶劣天气一直持续,有效作业天数就没多少了。”项目经理刘春眉头紧锁。

两天前,刚与业主单位签订责任书的刘春,许下春节前完成一台风电机组并网发电的承诺。面对不可更改的节点工期和不知何时才会好转的天气状况,项目部讨论后决定“抢滩登陆”。

这是人与自然的“较量”,也是对信心和耐力的考验。

从盐城大丰王港新闸到施工海域,航行时间长达5个小时。“我在船上漂了8年,从来没晕过船,但这次实在受不了。”安全总监吕宏宇脸色苍白,下了交通船后便呕吐不止。几位刚毕业的施工员晕船情况更严重。

这种情况下,顺利完成施工任务都有难度,更何况现场季风不断、船舶交叉、作业面复杂。一次次与恶劣天气拼抢,一道道工序缓慢推进:起重船驻位,稳桩平台安装、加固、调平,单桩起吊、翻桩、抱桩。2018年12月20日22时40分,项目砸下沉桩第一锤。“直到锤声响起那一刻,大家紧绷的神经才有一丝放松。”项目总工张兵回忆说。

随后的沉桩过程中,施工区域接连遭遇突风,给起重作业和测量控制造成极大困扰,稍有疏忽,就无法保证沉桩垂直度。此时,全体施工人员已连续作业21小时。“当时已经是凌晨1点,正是容易犯困的时候,但在紧张的施工情势前,全体员工咬紧牙关,没有丝毫放松。”生产经理刘徐沂说。2时58分,4078次锤击,钢桩稳步进尺,顺利沉入。经实测,沉桩垂直度为0.727‰,远小于3‰的设计值,项目部高精度、高质量地完成沉桩任务。

沉桩完成,只是走完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接下来连夜奋战,砂被铺设施工和套笼安装到位,一切准备就绪,只等最后的风机安装。

1月3日,两艘满载风机设备的船舶如期靠泊施工区域,风机安装正式启动。等待安装的7号风机由塔筒、机舱、轮毂及叶片四部分组成。机舱重143吨,塔筒总高81米,叶片长72米。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项目部多次商讨,反复研究和模拟演练。“这对我们是个全新的挑战,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踩稳一步,再迈一步。”刘春说。

1月4日凌晨4时,吊装底段塔筒准备完毕,但现场阴雨连绵,团雾弥漫。“潮水适合作业,但天气不好,吊还是不吊?”张兵焦虑地问。刘春没有当即答复,而是召开紧急会议,同参与吊装工作的技术、施工人员再次分析,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确保第一吊确实可行后,他下达了开工指令。

随后的几天,施工区域遭遇连续大风,无法继续吊装作业。项目部利用这个间隙,倒排工序,拼装风机机舱、轮毂。此时,首批上船的员工实行24小时两班倒,为了一天赶两个低潮施工,很多员工都是在深夜工作,每人每天睡眠不足5小时。

终于盼来了最后的叶片安装,但新“课题”又出现了。此次厂商提供的风机是全新样机,新工艺、新工装、新索具均是首次使用。如此一来,导致叶片工装拆除需要随叶片起吊悬空后才能进行,而三只巨型叶片起吊后左右摇晃,极易发生碰撞。“叶片一旦造成破损,不光返修成本大,还将耽误施工进度。”负责风机安装的工程部长曹海岳说。他紧急联系风机厂商,为叶片夹具安置了支腿平台,起吊平稳多了。为了安装更安全稳定,技术人员又在叶片上加装了四条揽风绳,并研制了稳钩系统。“这三个‘法宝’真是帮了大忙。”张兵乐开了怀。

1月13日22时48分,风机第三只叶片吊装精准入位。“叶片准确入位。”对讲机里传来的六个字,霎时让现场沸腾。阴霾散去,朝阳升起,沐浴在晨光中的风机巍峨挺拔,26天的寒冷与沉寂在欢呼中随雾消散。

地址:中国北京德胜门外大街85号 邮政编码:100088 E-Mail: bjb@ccccltd.cn(我要投稿

电话:86-10-82016500京ICP备0600554号Copyright@2008 中国交通建设报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服务:中国交通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电话:010-82016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