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首页
首页>交通建设报>第四版
查看全部期刊
精彩内容

群山之间用心浇筑钻石型世界第一高塔

平塘特大桥索塔屹立在群山之中 杨斌 摄   

编者按:2018年11月13日,世界第一高混凝土塔——贵州平塘特大桥16号索塔胜利封顶。大桥为平罗高速的控制性工程,由中交公规院代建、监理,中交二公局参建。如今,332米的索塔高耸入云,在云雾中若隐若现,见证着扣人心弦的建设故事。   

本报通讯员 詹行塔 杨玲   

站在平塘特大桥16号索塔施工平台上,四周风景尽收眼底,远处群山层叠,绵延至天际。从距离地面300多米高的施工平台往下看,地面上的钢筋加工厂仿佛变成了小人国里的建筑,而平台上的建设者们却仿佛如履平地。   

东西向飞跃曹渡河的平塘特大桥全长2.14公里,桥型为三塔双索面“工”字形钢梁与混凝土板叠合梁斜拉桥,是贵州平罗高速的控制性工程,也是贵州省交通厅在特大桥建设中首次采用“代建+监理”模式,由中交公规院代建、监理,二公局一公司平罗高速13标项目部负责修建平塘特大桥16、17号索塔、18号辅助墩、19号过渡墩和对应上部结构。   

2018年11月13日,平塘特大桥16号索塔封顶。16号索塔高达332米,是世界第一高混凝土塔。如今,参天索塔高耸入云,云雾缭绕中若隐若现,俨然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   

“钻石”闪耀群山之间   

16号索塔不仅高度令人震撼,其半空中如同钻石般的镂空造型,在群山峡谷中尤为夺目。平塘特大桥被项目建设者们戏称为“小蛮腰”+“空间钻石”结构,从小蛮腰般的变截面塔墩到一分为二、再二分为四的镂空钻石结构,最后又合拢为一个整体。“我们采用爬模施工,大的体系转换就有7次,而且过程中需要不间断调整截面尺寸,需要6次大临支架辅助施工,附着臂多达25层。”项目总工纪登贵介绍道。   

优美的造型,复杂的曲线结构,是项目团队施工控制的难点。不过对于平罗高速13标整个项目团队而言,可以建设世界级桥梁是一件令人十分骄傲的事,再难,也得迎难而上。   

“332米的高度相当于110层楼高,而此前世界上大多数高墩索塔施工也不到250米,超过300米的寥寥无几,很多设备都需要定制。”项目经理郭欣说。   

塔吊等设备的选择,是项目碰到的第一个“硬骨头”。当项目联系塔吊厂家时,塔吊厂家都表示没见过这么高的桥墩。为了保证施工进度和质量,打造品质工程,二公局投入3500万元,购买了两台起升速度更快、安全风险更低的动臂吊。   

设备选好了,如何进场也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项目处于群山峡谷之间,现场施工空间狭小,没有多余场地供闲置设备停放。项目施工设备和一些标准件只能阶段性进场。于是,加强沟通确保设备按预期时间进场,便成了机械部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后来路修好了还好点。起初路没修好的时候,人想进来都难!”纪登贵回忆说。他提到的这条路是项目邻近的平里河村到项目的施工便道。这条便道的前身是当地村道,说是村道,其实就是一条乡土泥路。偏逢贵州多雨,汽车一开进去,就容易陷在泥土里,走不动了。“7公里的路开车要走一个多小时,赶上有车陷在里面那就彻底堵死了。有一次项目食堂管理员出去买肉,早上出发,买完回来已经晚上了,肉都臭了。”纪登贵说。   

路必须得修!当得知这条路还是山下许多人家去往县城的唯一通道,项目改变了原本只想简单修葺一下的打算,投入了五百多万元对道路进行了全面翻修并持续维护。“真是好啊!”看到新道路老百姓开心地感叹。那一句简单而真挚的话语让纪登贵至今记忆犹新。   

创新解决技术难题   

超高的索塔结构,要稳定必然需要超大的索塔承台。16号索塔承台长42米、宽30米、高8米,仅平面面积就相当于三个篮球场大小,需要浇筑10080方的混凝土,这在行业内都实属罕见。如此大的承台全部外露在地面之上,不仅要保证承台内部质量合格,还要确保承台表面无裂缝、无明显色差,要求极其严格。   

常规承台施工时,混凝土浇筑多采用平铺法,即一层一层往上浇筑(平铺完一层再往上覆盖一层),但在这里就行不通了。“像三个篮球场那么大的平面,如果还是采用平铺的布料方法,等你铺完一层再铺第二层时,最先布料的部分都快初凝了,色差就会特别明显。”郭欣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郭欣巧妙地换了一个角度。“我们通过斜向布料的办法,缩小每一层的布料面积,把每一层的布料和振捣时间严格控制在6小时之内,确保两层之间色差减到最少。”   

控制好了色差,还要控制裂缝。混凝土裂缝往往因为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产生,所以需要通过技术手段降低温差。按照原先设计,竖向高度每108厘米范围内,仅有两根冷却水管,水管长度过长。为了提升冷却效果,项目提出“8进8出”8根冷却水管的改造方案,一根水管对应一个水泵,同时缩短冷却水管长度,以提升降温效果。但工程部长谢福勇却发现了新的问题:由于承台体积过大,冷却水管需要保持持续注水,水泵的负载很大。“一旦8个水泵坏了一个,就会导致某个区域降温效果差而引起裂缝。”   

施工中常见的空气压缩机给了谢福勇启发。“施工中,一个压缩机都是带多个风镐。能不能也用在我们这里,用一个水泵对应多个冷却水管?”谢福勇的想法最终经受住了现实的考验。   

项目在承台旁放置大体积循环水箱,利用两台大水泵连接集成分水阀的方式,使8根冷却水管可同时操作,成功避免出现部分区域无法冷却的问题,而且即使一个水泵出现故障,另外一个水泵也可以保证正常运行,只要对坏了的水泵进行及时维修即可。   

“我们还用冰水搅拌混凝土,以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同时用石棉被包裹外模,减缓混凝土外部温度下降速度。”谢福勇说。   

混凝土裂缝的隐患不仅存在于承台,同样存在于索塔结构。在距离地面125米高的地方,16号索塔有一段塔墩(顶部)实心段,长26.7米、宽13.2米、高7米。如此大体积的高空混凝土浇筑要求混凝土具备极好的工作性能和泵送性能,可是贵州当地河砂匮乏,只能使用机制砂,很难确保混凝土质量。为了提高混凝土性能,项目创新引进膨胀剂加入混凝土,这在贵州尚属首次。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试验室联合工程部接连做了6批次试验墩。“我们的小伙子就守在现场24小时不间断观测混凝土实体温度等数据,一小时记录一次,大家轮番上阵,保证不漏掉一个数据,”试验室主任魏金梅感慨地说,“当时确实是相当辛苦。”   

混凝土二级泵送、引进透水模板布、改进桩基出渣工艺、定型胎架辅助主筋安装……项目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和微改造,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细节决定品质   

“技术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工程品质拼的就是细节。”纪登贵常挂在嘴边的这句话,深刻地诠释了项目质量管理的核心——严控细节。   

细节的把控源于所有员工不辞辛苦的积累。在项目工地试验室里,仅仅是混凝土试块的资料盒就存满了一个资料架。“光索塔施工所用的混凝土,根据不同高度、不同季节、不同材料设计的混凝土试块,算下来我们做了1000多组。”魏金梅谈起大桥,立马变得滔滔不绝,“和混凝土试验打交道20余年,我没在哪个项目做过这么多配合比。”由于高空施工的特殊性,需要采用泵送的方式,将混凝土输送到高空作业平台进行浇筑,可随着塔身不断增高,泵送时间会变长,从而会影响混凝土的坍落度。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最佳质量,项目每隔50米就要做一次配合比试验,以找到不同高度的最佳配合比。   

就在试验室的同事们忙碌着为混凝土质量保驾护航的同时,项目部其他员工也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2017年5月,在16号墩主塔下塔柱的施工过程中,工人们经常会拿着尺子和千斤顶在钢筋边上量量打打。“我们要仔细调整主塔劲性骨架的位置,错1毫米也不行。”主塔钢筋工人余建平说。其实也曾有人对此不置可否,“1毫米有那么大关系吗?”但余建平和工人们可不这么想。“不能小看这1毫米。如果一榀偏差1毫米,这么高的塔身,加起来不知道偏到哪里去了。我们不能允许这样的问题存在。”余建平说。夜深时,余建平还会把图纸拿出来,熟悉再熟悉。对于他来说,图纸烂熟于心,工作才能胸有成竹。   

精于细节的理念体现在项目管理方方面面,也深入所有技术人员和工人的心里。在承台施工中,由于钢筋数量较多,为了让工人更加准确地绑扎钢筋,项目采用弹墨将钢筋位置进行了标记;在机械管理上,机械部副部长赵猛每天要沿着塔吊的爬梯检查动臂吊塔架和主墩的每一个连接处,保证300多米的塔架与主墩之间的连接不能有丝毫松动;为了不污染防裂缝的透水模板布,在气温低于5摄氏度的寒冷冬季,技术员和工人们光着脚站在模板上进行铺布作业,没有一个人因为寒冷而选择退却……   

“以后出去跟别人说,世界最高索塔是咱建的,多骄傲的事情啊!我们肯定要注意品质,这点事情就不算什么了。”作业队模板组组长谢洪星说。   

在群山之间的贵州平塘,有着举世闻名的“三天”奇观——天眼、天坑、天书;而正在崛起的平塘特大桥,将成为当地第四大奇观“天桥”。直入云霄的索塔将牵引着钢梁连接大山两端,将平塘到罗甸的通行时间从2个半小时缩短至1个小时,同时将大山深处的梦想带到天外的远方。

地址:中国北京德胜门外大街85号 邮政编码:100088 E-Mail: bjb@ccccltd.cn(我要投稿

电话:86-10-82016500京ICP备0600554号Copyright@2008 中国交通建设报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服务:中国交通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电话:010-82016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