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首页
首页>交通建设报>第三版
查看全部期刊
精彩内容

六千里路育英才

本报通讯员 刘奇

六千里,是云南到上海的空间跨度,更是无数云南青年的追梦航程。近年来,在沪滇劳务协作助力下,世界级海洋装备岛——上海长兴岛上,振华重工长兴分公司开设的海装人才振华订单班,让云南青年的成才梦照进现实。

振华重工云南产业工人吸纳培养始于2019年。6年间,长兴分公司已累计迎来240名云南临沧市青年入职。经过系统培育,40人成长为班组长,12人获评“振华技术之星”。“人能招得来,更要留得住、育得好。”长兴分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周井华道出秘诀,“我们往云南送技术,也在上海建工场,为青年成长铺路。”

送技术,送的是“全国劳模”、电焊工特级技师魏钧的技术资源。入职振华重工21年的魏钧,曾获港珠澳大桥项目建设个人特等功。2023年11月,“魏钧技能工作室”落户临沧技师学院,魏钧带着车间实操零件、自主研发的焊接教具,以及转化成量化教学模块的216项岗位能力指标,多次赴滇授课,还陆续邀请10名云南教师来长兴分公司培训,帮助他们提高教学水平。“我们要培养驾驭‘国之重器’的工匠,而非流水线操作工。”魏钧笑着说。

今年3月,长兴分公司钢结构制造、实验岸桥2座实训工场投用,通过“实景化教学+实战化训练”,缩短学员从“会操作”到“精技能”的成长周期。前者由车间改造而成,2000平方米场地配备焊接、高负压环保设备及热切割、冷作等多类培训工位;后者直接启用实体岸桥设备供学员实操。魏钧等“技能大师”亲自指导,实现“厂中校”与车间相邻、教学与生产同步。截至目前,依托实训工场开展的焊工、电工、登高车等专项培训近2000人次,特种作业持证率实现100%。

改变在细节中悄然发生,傣族青年俸春林的蜕变颇具代表性。2019年7月来到长兴分公司,曾只熟悉竹篾编织的俸春林,初握焊枪时手还抖得不行。但是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从岗前培训到考取从业资格证,再到走上工作岗位,俸春林如愿成了振华重工的一分子。2020年,分公司推荐俸春林赴荷兰鹿特丹港交流学习,他一步一个脚印,逐步崭露头角,还斩获“嘉克杯”国际焊接大赛三等奖,真正成长为一名优秀电焊工。“过去建造‘国之重器’只在电视里看见,现在我用焊枪参与其中,太让人兴奋了。”俸春林笑着说,如今他的收入提高、技能在手,曾经的梦想真真切切照进了现实。

今年5月,振华重工首期“海装人才振华订单班”顺利开班,这是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推进产教融合的新实践。“订单班”将企业产业资源与临沧市人力资源有效衔接,创新采用“2.5+0.5N”的弹性学制。学生前两年半在当地学校夯实理论基础,后半年来到长兴分公司强化实操,考核合格即可就业,实现“从课堂到车间”无缝衔接。首期“订单班”迎来了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焊接技术与工程2个专业的共85名云南学子。“我们计划3年内扩展至5个专业,年培养规模突破500人。”周井华笃定地说。

夜幕下,振华重工长兴分公司的实训工场灯火通明。魏钧正指导新一批学员进行夜间焊接特训,飞溅的焊花映照着青年们专注的面庞,一场关于制造强国与个人筑梦的对话,正通过一道道完美焊缝生动续写。

地址:中国北京德胜门外大街85号 邮政编码:100088 E-Mail: bjb@ccccltd.cn(我要投稿

电话:86-10-82016500京ICP备0600554号Copyright@2008 中国交通建设报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服务:中国交通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电话:010-82016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