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首页
首页>交通建设报>第三版
查看全部期刊
精彩内容

5102株珊瑚大迁徙

本报通讯员 张译之 葛春亭

从高空俯瞰,万宁市乌场一级渔港的防波堤好似伸出的双臂,臂弯里的蓝色海面上,停泊着一艘艘归港渔船。“你们移植在生态礁体上的珊瑚生长状态良好、繁殖茂盛。”2月10日,正对移植珊瑚进行定期维护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和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的科研人员向三航局万宁乌场渔港项目党支部书记何锁记反馈。

三航局承建的乌场渔港项目,是万宁市临海经济带产业发展的龙头基地,也是琼海——万宁渔港经济区的核心渔港。该项目将老渔港扩建成一级渔港,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防波堤2.3公里、码头岸线972米以及20个公益性码头泊位。建成后,水域面积达75公顷,是海南水域面积最大的综合性渔港。然而,项目所在地临近的大担石水域,生活着大量鹿角珊瑚、杯形珊瑚和陀螺珊瑚等保护动物。建造新渔港过程中产生的水体扰动和水下扬尘将影响珊瑚的着床和生长,对珊瑚进行迁徙保护势在必行。

“这片海域不仅是海洋生物的家园,更是当地渔业经济的根基,我们要让环保成为项目的‘金字招牌’。”何锁记郑重说道。项目技术人员联合海洋渔业专家,经过一个多月的“水下侦查”,发现临近的甘蔗岛海域,海水水质为一类水,风浪和海流相对较小,并且该海域生长类似待迁移种类的珊瑚。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项目团队最终决定将“乌场珊瑚”迁移到甘蔗岛海域安家。

海洋渔业专家潜入海底,观察珊瑚的生长状态,记录其骨骼易碎程度、个体大小和沉积物耐受性,最终选取珊瑚直径大小在5至40厘米,对沉积物耐受度较高的珊瑚进行迁移。技术人员交替使用锤子和凿子等工具,小心翼翼地将珊瑚从礁盘上分离,避免损伤其组织,随后迅速将其放入活水舱中,确保珊瑚在运输过程中始终保持湿润,并处于适宜的温度环境。

与此同时,何锁记带领项目人员在甘蔗岛岸上开展人工礁体和苗床的搬运与投放工作。“不同类型、大小的珊瑚移植,所需材料、方法、设备差别很大。此次我们用到了人工珊瑚礁和苗床2种移植方法。”何锁记介绍道,“在沙滩上很难使用机械设备,只能依靠人力。这是一场海陆联合作战!”通过50余名项目人员连续一周的努力,400余个人工礁体和十余组近600斤重的不锈钢苗床被投放至指定海域。

珊瑚运抵甘蔗岛后,技术人员将大体积珊瑚逐一固定在预先投放的人工礁体上。对于10厘米以下较小的珊瑚断枝、碎片,则使用“植物嫁接法”将其轻轻嵌入苗床缝隙中,再使用8毫米粗的钢筋作为移植枝进行缠绕固定,使其与苗床紧密贴合。

经过23天的努力,项目团队成功移植珊瑚5102株。为保护部分无法“异地移栽”的珊瑚,并最大程度减少施工过程中悬浮物对水下珊瑚的影响,项目团队在施工区域与大担石海域之间设置防污帘,并在施工时加铺土工布。此外,在防波堤底部加装管涵,促进水体交换流动,减少有害物质对珊瑚的污染。

2月3日,由项目部联合海南日报社制作的微电影《我在乌场渔港等你》全网首播。看着渔港千帆进出,一艘艘渔船满载着收获的喜悦归港,何锁记坚定地说:“既要‘生态美’,也要‘生态富’,这就是中交建设者服务美好生活的最好诠释。”

地址:中国北京德胜门外大街85号 邮政编码:100088 E-Mail: bjb@ccccltd.cn(我要投稿

电话:86-10-82016500京ICP备0600554号Copyright@2008 中国交通建设报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服务:中国交通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电话:010-82016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