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首页
首页>交通建设报>第三版
查看全部期刊
精彩内容

挖泥船实现了“云管理”

本报通讯员 龚海清

“请及时完成月度巡检任务。”11月1日,在繁忙的长江口黄金水道上,一条任务提醒传到了上航局中港疏浚公司“新海龙”轮二副宁国卫的手机上。他根据提示逐一对需要检查的内容拍照取证、上传系统,如此便将巡检信息传输到上航局长江口项目部生产指挥中心。“这一掌上巡检功能只是生产指挥管控平台的一部分,它的本领还多着嘞!”长江口项目安全总监任云笑着说道。

近年来,5G、AI、物联网等新兴信息化技术日趋成熟,然而在挖泥船中的运用却不多见,为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和生产质效,实现对施工船舶的安全、技术可视化管控,中港疏浚公司决定打造“智慧工地”,将信息化技术延伸到生产一线。历时1年半,一款集安全监督、信息监测、数据分析于一身的生产指挥管控平台成功被研发出来。

“这和平时用的手机软件一样,还支持离线操作,如果有整改任务也能及时反馈。”宁国卫对平台的巡检功能很是满意。不仅如此,在安全监督方面,该管控平台的视频监控功能还实现了对船舶驾驶台、甲板、机舱等关键位置的全覆盖,监控数据实时传输到项目部生产指挥中心,通过平台的音视频通话服务实现对移动端的远程督导,大大提高了安全管理效率。“过去只能依靠现场检查对船舶实施安全监管,现在实现了‘云管理’,就像自己在船上一样随时能了解船舶动态。”看着眼前监控画面上各施工船舶的实时影像,任云自信地说道。

“生产信息监测功能的开发,也大大提高了生产管理质量和效率。”项目生产副经理高梁坦言。今年9月,受强台风“灿都”影响,长江口深水航道产生大量回淤,项目部紧急调入多艘耙吸挖泥船进行水深抢险,在船舶流密集和清淤量大的双重压力下,生产指挥管控平台再次发挥重要作用。项目部人员一方面通过管控平台的船舶定位功能,时刻关注船舶位置,在船舶流密集区域作出必要航行指导,保证通航安全;另一方面通过实时分析船舶的施工信息及各类数据曲线,如船舶耙臂姿态、吃水装载、泥浆浓度流量,以及48小时船舶耙迹线等,充分掌握船舶施工状态,及时调整施工工艺,保障工程质量。此外,平台内还记录存储了施工历史数据,随时可进行检索和回放分析,有效提高了施工过程的可追溯性。“以前需要派驻船工程师上船去指导施工,如今有了‘云管理’,在项目部就能看到所有的生产数据,管理效率也大大提高了。”高梁介绍。历时20余天,强台风引起的清淤工作顺利完成。

如今,生产指挥管控平台还覆盖了陆上围堰监控、员工定位、疫情防控等方面,让“智慧工地”延伸到生产一线的每个角落。

地址:中国北京德胜门外大街85号 邮政编码:100088 E-Mail: bjb@ccccltd.cn(我要投稿

电话:86-10-82016500京ICP备0600554号Copyright@2008 中国交通建设报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服务:中国交通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电话:010-82016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