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首页
首页>交通建设报>第三版
查看全部期刊
精彩内容

70分钟紧急救援

    <P>本报通讯员 车桂超 沈煦
    <P>“有渔船遇险,我立刻联系就近船舶施救!”10月21日16时30分,三航局江苏分公司阳西沙扒海上风电安装项目现场负责人李嵘突然接到南海救助局打来的求助电话。原来,在阳西沙扒海域距离项目锚地17海里处,正在捕鱼作业的渔船突遇大风,涌浪进入船体后导致发动机出现故障,眼看就要侧翻。由于时间紧迫,在筛选附近几艘预警值班的船舶后,南海救助局向三航局项目部求援。
    <P>李嵘第一时间向上级江苏分公司报备后,迅速组织救援。“绿源拖1”拖轮相比交通船,具有抗风能力强、稳定性好、牵引力大等优势,适合特殊天气进行海上救援,且船长陈志军海上航行经验丰富。李嵘同项目班子讨论后,迅速作出紧急救援的决定,派遣“绿源拖1”立即开展救援。虽已入秋,李嵘的衣服还是被汗水浸湿了。
    <P>20分钟后,“绿源拖1”抵达救助局告知的大概方位,此时海面风力达到7级,涌浪2至3米,海况十分严峻。由于离岸较远,救援地点不够精确,20分钟过去了,“绿源拖1”仍未发现求助渔船。船上的藏族小伙林才本太一边持续拨打求救渔民电话,一边用望远镜四处搜寻。“船长,手机还是没有信号,无法联络遇险渔船。”话音未落,“绿源拖1”又遭遇了一次巨浪冲击,猛烈摇晃,林才本太也被狠狠摔到了地上,并出现了久违的眩晕感。“浪越来越大,大家到船头、船尾观察,天一黑搜救就更难了,必须抓紧时间!”有着30年海上行船经验的陈志军握紧船舵。
    <P>17时20分,陈志军大喊道:“找到了!快准备救援设备!”只见拖轮前方400米处一艘红色的渔船上一闪一闪地亮着光,船上人员不停挥舞着衣服。失去动力的渔船摇晃得非常厉害,“绿源拖1”无法靠近,只能和渔船保持5米左右的距离。
    <P>“注意角度,缆绳就绪,再来!”陈志军趁着大浪过后的窗口期,利用风和流不断调整方向,慢慢牵引靠近,风浪拍打着拖轮和渔船,涌浪翻起数米高,狠狠地砸在甲板上,林才本太大力一挥,缆绳成功落到了渔船上。
    <P>17时40分,拖轮成功靠近渔船,可是6名渔民因体力消耗过大已经疲惫不堪。陈志军安抚着6名渔民的情绪,指导船员将救生圈和救援绳送到他们手中,6人顺着绳子逐一登上拖轮,成功获救。历时70分钟,一场惊心动魄的救援跑赢了时间,天色渐暗,渔船缓缓地沉入了大海。
    <P>“谢谢你们,是你们救了我们。”安全返回陆地的6名渔民不停地向陈志军表达感谢。生命至上,这不是三航局第一次参与海上救援,只要有救助要求,三航局建设者们都会全力以赴,他们正时刻准备着。

地址:中国北京德胜门外大街85号 邮政编码:100088 E-Mail: bjb@ccccltd.cn(我要投稿

电话:86-10-82016500京ICP备0600554号Copyright@2008 中国交通建设报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服务:中国交通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电话:010-82016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