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首页
首页>交通建设报>第三版
查看全部期刊
精彩内容

匠心点亮“李窑意象”

本报通讯员 鲍子润 毛浦帆

白墙黛瓦鳞次栉比,静谧稻田金光粼粼,黄发垂髫怡然自乐……作为上海市第三批乡村振兴示范村的李窑村正焕发着动人的光彩。然而在4个月前,李窑村还满是破旧的石灰墙老楼,遍布杂草的街道,黑臭的河道,这巨大的变化得益于上航局承建的李窑村乡村振兴项目。

李窑村位于上海市奉贤区青村镇的东部,占地面积约3.18平方公里。面对李窑村房龄老化、水体黑臭、年轻人流失严重等问题,上航局建设者在此前建设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吴房村成功案例的基础上,重点围绕房屋、道路、桥梁、河道的升级改造,凸显生态特点,发展特色产业,建设宜居、宜业、宜乐、宜游的“李窑意象”。“为李窑村赢得更多的‘流量’,惠及每一户村民,就是我们项目建设的初心。”项目经理曹峥介绍。

如何在短时间内为李窑村“美颜”,又保留历史韵味,成为项目团队面临的最大难题。根据建设要求,李窑村是在村民原有自建房屋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在前期勘察设计阶段,建设团队采用了“开放式”设计模式,让村民参与到自家房屋的改造设计中,实现了逐家逐户的“私人定制”。由于改造修缮的房屋仍归村民所有,当地政府将采取长期租赁的方式运营,村民对施工中每一个细节都十分关注。施工时,团队成员还主动邀请村民担任“监理”志愿者,共同把好质量关。“我们的项目是经得起群众检验的。”项目书记陈勤国笑道。

“这样不仅有了‘颜值’,还能满足村民对旧房子的情怀,最大化保留村落原貌。”曹峥介绍。此外,团队成员优先使用旧砖旧瓦点缀村中建筑,凸显历史特色,在小桥栏杆、房屋门窗等地方也植入当地的“窑文化”饰品,修建村史馆,展现了李窑村独特的历史底蕴。

房屋改造升级完毕,接下来就是整治黑臭水体。李窑村水网分布密集,建设团队经过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等措施,使河水恢复了清澈,但团队成员并没有就此止步。他们引用生物修复技术,通过“以水养草”“以草养水”的生态修复治理模式,通过培育水生植物引导水环境自我净化。“让环境实现自我净化,才能保证黑臭河道遍布的旧面貌一去不返。”曹峥说道。

李窑村的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的引入。建设团队策划了以“窑文化”为主的产业定位。在产业培育过程中,以青村刻纸、打莲湘、杜瓜粉制作等民间艺术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滋养李窑乡土文化,同时抓住上海临港新片区“青村水韵片区”建设契机,以水为特色,建设民宿、亲子乐园、田园市集等,打造以文旅休闲为特色的市郊高品质乡村度假区,建成后预计每户村民将增加年收入5万元。

秉承匠心,精益求精的施工换来了村民的信任,第一批107户房屋流转面积高达2.06万平方米。如今,李窑村经过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建设已经初显“网红”气质,迎来了更多的“流量”,许多年轻人也重新回到了村里,为家乡建设注入了更多活力。

地址:中国北京德胜门外大街85号 邮政编码:100088 E-Mail: bjb@ccccltd.cn(我要投稿

电话:86-10-82016500京ICP备0600554号Copyright@2008 中国交通建设报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服务:中国交通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电话:010-82016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