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首页
首页>交通建设报>第三版
查看全部期刊
精彩内容

“爱心托管班”筑一个温暖的家

本报通讯员 王晓辉 郭磊

“孩子刚放暑假,在家没人照顾,这个托管班可帮了大忙。”清早,一航局二公司财务资金部员工王垚牵着6岁的女儿,走进单位大楼,同行的还有一个个稚嫩的“小脸蛋”。他们背着书包陆续走进“教室”,门口醒目地写着“职工子女爱心托管班”。

“因为工作性质,很多职工子女假期都是老人看管,学习辅导成为难题。为了落实‘家文化’,‘爱心托管班’应运而生。企业是职工的家,职工子女就是我们自己的孩子。”工会干事杨晓莹笑着介绍。

然而办班之初,有些职工对托管班有些顾虑,最为担忧的是场地选择。设置在公司外部,疫情防控和安全管控难度大。放在公司内部,可能会影响正常办公。经过建议征集,工会联合物业等部门决定对总部大楼高楼层闲置办公区进行规划,改造为孩子们的暑期“教室”,既能保证孩子们安全健康,又不影响办公秩序。童趣壁纸、桌椅文具、卡通餐具,仅一周时间,占地200多平方米的托管班便布置到位。“配套真全,简直就是把学校搬来了。”职工们纷纷点赞。

有了教室,课程设置成为重中之重。为了满足不同年龄段的学业需求,工会工作人员一边邀请专业托管机构师资入驻,一边与家长们沟通孩子的学习情况。作业辅导、阅读写作、绘画书法等科目被一一写进课程表。但是现实难题也摆在眼前,暑期专业课培训老师授课时间难以协调,而且授课费高昂。“公司有很多退休老职工,多才多艺,能不能邀请他们来授课呢?还能给孩子们讲讲企业发展老故事。”杨晓莹的想法得到大家的认可。在工会工作人员的动员下,70岁退休老职工冯绍基成为孩子们的书法老师,素来严肃的他,在孩子们的包围下也露出了笑容。“老职工是企业大家庭里的长辈,让他们发挥特长来教孩子,都非常乐意。”杨晓莹解释道。

除了课业辅导,让孩子们从小家融入大家,更加了解、理解、热爱父母的工作,也是托管班的一个目标。办班期间,孩子们一起观看了三年大建港、港珠澳大桥建设等内容的专题纪录片。工会还邀请了职工代表从见证者的角度,讲述孩子们的爸爸妈妈在一线建设的故事。“港珠澳大桥和青岛奥帆中心,原来都是爸爸妈妈建设的。”“爸爸妈妈不在家,是去做伟大的事了。”孩子们的脸上写满了骄傲。参观管延安大国工匠工作室时,许多小朋友都对全国劳模管延安的故事感兴趣。当听到60万颗螺丝无一失误时,孩子们都惊讶地张大了嘴巴,“这太厉害了!”“我长大了也要建设超级工程。”

“参观荣誉室和陈列馆的时候,孩子们异常兴奋。情境式融入教育会让孩子们印象更加深刻。”了解孩子们的喜好后,杨晓莹决定组织一场情景剧,让孩子们扮演他们心中的“爸爸妈妈”,演绎工地上的一天。戴上安全帽、穿上反光背心,孩子们拿着扳手、卷尺等道具,认真地重现父母的工作。“自从演完情景剧,我家娃现在已经把建设祖国挂在嘴边了,还说劳动就要从做家务开始。”家长们慢慢发现,孩子们懂事多了。

“爱心托管班是‘家文化’的重要体现,我们还邀请了一航局其他驻青岛单位的职工子女参与到托管班中,让一航局大家庭更加温暖。”在杨晓莹看来,托管班不仅拉近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更密切了职工与企业之间关系。

地址:中国北京德胜门外大街85号 邮政编码:100088 E-Mail: bjb@ccccltd.cn(我要投稿

电话:86-10-82016500京ICP备0600554号Copyright@2008 中国交通建设报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服务:中国交通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电话:010-82016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