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河畔上的“友谊桥”
本报通讯员 覃业璇
“大家好,今晚七点半,天航局放映队将在河湾广场为大家播放经典影片《建国大业》。”2021年6月10日傍晚,天津市蓟州区州河湾广场播报了一则影片放映通知。
七点二十分,河湾广场中央,一块巨幅电子屏幕早已搭建好。屏幕前座无虚席,附近小区很多居民早早地选好了位置,坐等着电影开始。“这是我们红色‘流动电影院’的第一站,我们准备沿着州河湾,把红色电影送到蓟州区各个乡镇。”负责放映电影的天航局员工孙岳说。
原来,红色“流动电影院”是天航局承建的蓟运河(蓟州段)全域水系治理、生态修复、环境提升及产业综合开发EOD项目推动施工生产,打造和谐外部关系的一项措施。
作为蓟州区环境整治的重点工程,项目涉及州河湿地治理和人居环境改善等内容,施工范围几乎覆盖了整个蓟州区。今年开春,为了加快施工进度,项目团队开始在各乡镇同时开展施工。施工高峰时,最多有5000多名施工人员穿梭在各个乡镇间。由于施工内容比较复杂,涉及到村村户户,项目团队常常需要走街串巷,有时还要挖沟截路,不可避免给村民们生活带来一些不便。比如,“厕所革命”必须入户施工,可有些老乡觉得影响了正常生活,就紧锁大门,导致施工进度推进缓慢。
“‘嫌隙’还得冰释,不然进度上不去不说,还可能好心办了坏事。”策划这次活动的天航局北京公司党支部副书记宋成决定改变这种被动状况。一番探讨下来,项目团队决定从文化建设入手,实现破冰。
“蓟州区地处天津市北部山区,受地理条件限制,村民的集体文娱活动很少。”宋成说,在施工过程中,项目团队致力于为村民多做实事、好事。“在各个施工现场附近开设‘露天电影院’,不仅能够丰富村民们的文娱生活,还能进一步拉近和他们的距离。”方案讨论确定后,宋成带领项目团队立刻实施。
“露天电影院”一经推行,迅速“走红”。村民们自带板凳前来观影,讨论剧情、分享心得,建设者和村民们也逐渐熟络了。村民们逐渐认识到项目建成后给他们生活环境所带来的质变。村民们不再将施工人员拒之门外,反而热情地邀请他们进屋喝茶聊天。
有了这些成功经验,项目团队决定在原来“露天电影院”的基础上再升级。他们联系蓟州区委宣传部,双方一拍即合,决定以建党百年为契机,打造出一座红色“流动电影院”,把100部红色经典影片送到蓟州区的26个乡镇。6月10日启动至今,红色“流动电影院”从蓟州州河湾广场出发,已经陆续在22个乡镇60多个村放映了60多部红色主题电影。
除了从村民文娱生活方面着手,项目团队还通过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密切与当地村民的友好关系。他们有的成了为村民孩子学习的“课外老师”;有的成了替独居老人维修电器、整理房子的“修理帮手”;还有的成了村庄道路清扫和环境整治的“绿化能手”……一项项为百姓办实事的措施陆续落地,乡亲们纷纷为志愿者们竖起大拇指,一座沿着州河畔连接建设者和村民的“友谊桥”逐步搭建起来。
“现在的‘友谊桥’还只是刚刚‘合龙’,‘上部结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未来我们还要探索更多途径、更新形式,全力投入到项目文化搭桥、施工生产唱戏,更好地为村民服务的实践中去。”宋成说。
地址:中国北京德胜门外大街85号 邮政编码:100088 E-Mail: bjb@ccccltd.cn(我要投稿)
电话:86-10-82016500京ICP备0600554号Copyright@2008 中国交通建设报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服务:中国交通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电话:010-82016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