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中交建筑”品牌推动企业转型发展
本报通讯员 孙星
自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开展以来,四公局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会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对做强做优做大国有经济的重要意义,以打造“中交建筑”品牌为重点突破口,紧扣集团“突出主业、专注专业”的发展要求,把准企业转型升级方向,坚持“房建优先、跑步进城”。2020年底,四公局三大经营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全年中标城市项目829亿元,占比84%。其中,中标房建项目552亿元,占比56%,企业房建核心主业地位日益凸显。
坚持顶层设计,为企业转型升级锚定发展目标
2021年是国企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关键之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也迎来了“船到中流”“棋至中盘”的关键节点。在2021年党建会上,四公局提出“一强三优”战略目标和“123456”总体发展路径,努力把房建业务打造成四公局核心竞争力,把大城市业务培育成四公局核心增长极。四公局在2021年6月成功获批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与工程设计市政行业甲级资质,成为国内极少数集公路、房建、市政三项施工总包特级资质及相应行业设计甲级资质于一身的大型建筑企业。目前,四公局在建房建项目175个,在建合同额1259亿元,总建筑面积3048万平方米,在集团内部保持着“规模大、占比高、效益好、资质优”的差异优势。
坚持组织革新,为企业转型升级注入活力
四公局针对当前打造房建差异化战略需求,系统谋划适应性组织建设,通过组织革新,增强企业转型升级活力。组建房建专项办,加速推动基于互联网+的“本工队伍”和自有产业工人建设;成立预算中心,突出房建专业预算人才培养和重难点项目预算提级管理,加大项目预算管理,确保项目利润率;设立技术中心、BIM技术中心,依靠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引领业务发展;组建远程管理中心,强化信息化、数字化管控手段,配套推进施工现场信息化建设,破解房建项目点多面广,交叉作业频繁等管控难点;探索试点“大生产”平台,强化资源协同和管理链条压缩,建立集约高效的项目生产管理体系;形成了“局总部统筹协调、事业部平台拉动、子分公司专业实施、业务中心综合服务”的管控格局。
坚持健全产业链,
为企业转型升级增强实力
四公局围绕房建核心主业,进一步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按照“1+N”模式,实施综合公司差异化、专业公司专精化发展路径,紧扣房建业务模式特点,迅速推进设计分公司从“提供设计成果的传统设计院”向“服务全产业链的工程局设计院”升级发展;围绕增强房建核心竞争力这一目标,瞄准超高层、深基坑、钢结构细分领域,加快补齐房建产业链短板,逐步培育超高层、大型场馆等细分市场特色优势;推进房建专业子公司补链强链,对经营业绩不突出市场竞争能力不强的子公司实施转型升级;组建建筑科技事业部,筹备济南装配式生产基地,进一步延伸房建产业链,发力建筑工业化和装配式建筑产业。
坚持优势培育,为企业转型升级蓄能助力
一方面,打造人才、科技、模式、管控“四大”优势。加快引入房建领域高端人才、整建制设计团队、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加快内部技术干部转岗培训,做大房建人力资源总量,放大人才优势;围绕“卡脖子”“补短板”两个维度,依托重点项目,强化产学研联动,开展超高层、钢结构、深基坑、装配式、大型公共场馆等成套技术研究,打造科技优势;稳步推进房建项目管控实践经验总结提炼,固化成制度,上升为体系,全面提升项目全周期成本管控能力,巩固管控优势。
另一方面,培育设计、城综、融合、装配式“四新”优势。围绕“设计牵引、设计创效”两大主题,提供项目开发、设计、施工全过程服务,通过设计优化挖潜增效、创造价值,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提升规划咨询能力,快速补齐城市规划短板,在项目跟踪中主动导入“地标建筑”的概念,紧抓产业规划、产业导入、产业运维作为一揽子解决方案关键,提升产业协同能力,培育城综优势;不断完善融合项目开发体系,开展装配式和拆装式营房建筑技术研发,培育房建融合业务特色产业;加大装配式产品的研发,逐步构建技术体系和产品体系,推动装配式建筑业务走上产能适度、良性发展的轨道。
地址:中国北京德胜门外大街85号 邮政编码:100088 E-Mail: bjb@ccccltd.cn(我要投稿)
电话:86-10-82016500京ICP备0600554号Copyright@2008 中国交通建设报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服务:中国交通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电话:010-82016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