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首页
首页>交通建设报>第三版
查看全部期刊
精彩内容

新中国第一个现代化深水海港:湛江港的沧海桑田

编者按:党和国家的需要,便是国资央企的行动准则。中交疏浚始终恪守“国企姓党”属性,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承建了一大批重大港口工程,彻底改变了我国港口的落后面貌,在改革开放之后作为绝对主力参与了沿海各大港口建设,为新中国水运交通事业作出重大贡献,为党和国家事业写下了生动的中交红色注解。

1955年,湛江港第一期工程火热的施工现场 广航局 供图

 

2019年9 月28日,湛江港30万吨级航道改扩建工程开工典礼现场 广航局 供图

本报通讯员 岳佳琪 毛晓翀 王朝阁

“东海和硇州是我的一双管钥,我是神州后门上的一把铁锁。你为什么把我借给一个盗贼……母亲!我要回来,母亲!”闻一多的一首《七子之歌·广州湾》,唱出了他当时的悲哀和深情呼唤,也唱出了湛江的沧桑岁月。

解放初期,湛江称广州湾。冰心在其散文《湛江十日》里描述:“法帝国主义者占据湛江大港,就为的是要抢到一个从中国掠得物资的出口,但是他们在这里只修了一个小小的栈桥码头。”

为了打破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发展对外贸易和巩固国防建设,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在湛江建设一个全新的商港。1955年7月4日,周恩来总理主持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4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建设湛江港的决定》明确了港口由我国自行设计、施工、建造,并将建港工程列为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建设项目。

对于年轻的新中国来说,建设现代化港口困难重重。当时,本可以借助前苏联和东欧专家建港,但党中央深谋远虑,为了今后能完全掌握港口自主权,下定决心自行建设湛江港。1955年7月31日,湛江港建设工程正式破土动工。

交通部航务工程总局疏浚公司广州区疏浚队(广航局前身)、交通部筑港工程局(一航局前身)、交通部广州区航道工程局(四航局前身)等单位临危受命,共同承担了党和国家交付的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面对机械设备物资严重不足的困境,中交前辈们就地取材,用牛车拉、用木船载,湛江人民也主动为建设团队提供人力物力,其中包括7.8万根杉木竹竿,13万条蒲包,200万块红砖……

航道疏浚是建港的一项关键工程。湛江港的挖土量非常大,当时的广航局处于创业初期,使用的施工船舶有解放前原国民党政府珠江水利局遗留下来的,也有国民党溃逃时从青岛拖到广东被截留下来的,甚至有一些是打捞的沉船,均破旧不堪。中交的前辈们自己动手修复破旧施工船舶,不断进行改装试验,终于修复完成一批挖泥船。整个疏浚工程,挖泥船挖走了3485万立方米沙土。

1956年5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自行设计、建造的现代化深水海港——湛江港正式开港,标志着帝国主义的封锁禁运政策彻底破产。

进入21世纪,自2008年湛江港30万吨级航道建成投入使用以来,湛江港的货物吞吐量一直呈逐年递增的态势,截至2018年,湛江港货物吞吐量已经突破3亿吨。2019年,广航局承接了湛江港30万吨级航道改扩建工程I标段。这是交通运输部和广东省“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建设项目。作为中国大陆通往东南亚、非洲、欧洲和大洋洲航程最短的港口之一,完工后的湛江港将成为华南地区唯一可以通航40万吨级船舶的世界级深水港和码头,极大提升湛江区位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迎风弄潮,扬帆奋发。广航局在湛江港的建设,跨越了60多年的历史。一代代广航人,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参与建设并见证了湛江港5万吨级航道、10万吨级航道、25万吨级航道和30万吨航道的跨越式发展历程。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湛江港迎来了不断发展壮大的机会,成为了西南沿海首个亿吨大港。一代代中交建设者们前赴后继,变化的是疏浚装备技术的突破和提升,不变的是那颗为党和国家奉献自我的初心。

地址:中国北京德胜门外大街85号 邮政编码:100088 E-Mail: bjb@ccccltd.cn(我要投稿

电话:86-10-82016500京ICP备0600554号Copyright@2008 中国交通建设报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服务:中国交通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电话:010-82016909